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知识的地方性与翻译的世界性
    杨枫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3): 1-2.  
    摘要311)   HTML36)    PDF(pc) (392KB)(37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比较文学专业期刊如何因应新文科建设
    宋炳辉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3): 5-1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01
    摘要265)   HTML18)    PDF(pc) (929KB)(135)    收藏

    新文科建设旨在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创新。以跨越性为学科基础的比较文学及其专业期刊,该如何因应这一新的学术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比较文学学科当总结既有的跨文化与跨学科视野和方法,把握新世纪科技革命新成果和高度全球化的时代特点,一方面更积极地借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坚持比较文学作为人文科学之一的基本特点和核心方法。专业学术期刊也应在这个原则下,坚守学术伦理和办刊宗旨,为新世纪人文学术的发展更好地体现其作为公共学术媒介的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新时代语言管理理论体系构建与研究重点
    王立非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3): 28-3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04
    摘要307)   HTML18)    PDF(pc) (923KB)(137)    收藏

    本文提出了新时代语言管理和语言管理学的概念、定义和理论体系框架,具体包括语言规划管理、语言教育管理、企业语言管理、语言资源管理、语言标准化管理、应急语言管理六个组成部分,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每一个组成部分的研究重点,以期推动语言管理理论体系构建和语言管理的学术发展,对正在进行的语言治理能力现代化讨论也有一定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知识翻译学”命名与概念构建
    孟祥春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3): 55-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07
    摘要2751)   HTML76)    PDF(pc) (1268KB)(547)    收藏

    “知识翻译学”以“地方性”知识与“世界性”知识之间的跨文化互动为根本理据,融通知识与文化,进而融合“知识”与“翻译学”,围绕“知识翻译”与“翻译知识”构建了一种基于知识并回归知识的译学理论。如果“知识翻译学”沿着“知识翻译之学”的路径构建,则“knowledge translation studies”为恰当的译名;如果沿着“知识之翻译学”路径构建,则“Transknowletology”可作为其可能译名。通过译名反向构建,可创造“知识互动化生”“知识剪刀差”“知识冲击”“知识-文化纠葛”“知识波纹效应”“知识翻译悖论”等一系列新概念与新话语,为“知识翻译学”提供更多的批评工具。“知识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合理界定“知识”,确立翻译标准,整合新的概念与话语,对自身进行“他者”观照,并以“格融”的言说方式介入国际学术,从而丰富、重塑国际译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国家意识的外语教育话语实践
    杨枫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2): 1-2.  
    摘要231)   HTML34)    PDF(pc) (395KB)(158)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高校外语教师职责与外语学科建设
    许钧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2): 5-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1
    摘要273)   HTML15)    PDF(pc) (1144KB)(168)    收藏

    当前国家非常注重外语人才培养,这对外语学科建设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机遇。外语人才培养与外语学科建设离不开高校外语教师的深度参与,需要我们在以下七个方面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1)要有明确的定位;(2)要有真正的热爱;(3)要有持续的积累;(4)要有探索的精神;(5)要有交流的意识;(6)要有服务的精神;(7)要有宽广的胸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外国文学的“新”与“旧”:新文科浪潮下的思考
    殷企平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2): 13-2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2
    摘要347)   HTML13)    PDF(pc) (1684KB)(144)    收藏

    “新文科”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怎样考量“新”的价值?“新文科”讲求一个“跨”字,那么何为“跨”?怎么“跨”?我们认为,基于上述这些问题来探讨“新文科”的由来及其走向,将会得到一些宝贵的启示。从18世纪英国文人的共识,到英国著名的“两种文化”之争,再到伊格尔顿关于“新”与“旧”的真知灼见,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有助于反思“新文科”浪潮的历史脉络。如果承认“新文科”这一命名中潜藏着暗礁险滩,那么我们或许能达成一个共识,即愉悦是“跨越”之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翻译学
    蓝红军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2): 34-4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4
    摘要435)   HTML17)    PDF(pc) (1600KB)(404)    收藏

    作为理论,知识翻译学从人类知识行为的角度来认识翻译,是对翻译本质论的一次革新,它将引发学界对翻译与人类自身思想性存在之关系的思考。知识的地方性、历史性和流动性决定了知识必然与翻译共在,知识的翻译和翻译的知识是知识翻译研究的两大对象。知识真理性标准、知识传播情境性和知识类别形式的多样性构成了知识翻译研究的具体问题。作为方法,知识翻译学在认识翻译现象、解决翻译实践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研究人类知识发展历史中的翻译,研究翻译在人类知识和观念形成的历史中所产生的作用,揭示翻译被遮蔽的知识生长价值,这是知识翻译学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关于知识翻译学的元反思
    陈大亮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2): 45-5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5
    摘要450)   HTML14)    PDF(pc) (1703KB)(347)    收藏

    知识在翻译实践中一直在场,但在翻译研究中长期缺席。知识翻译学的提出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让翻译知识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知识翻译学须从知识在翻译系统中的位置、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学科性质、学科定位等方面进行元反思,为其合法性寻找可靠的科学依据。知识在翻译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通其他翻译元素的关键要素。知识翻译学研究翻译与知识的关系,以译者知识、文本知识、理论知识、翻译过程的知识生产、翻译批评的知识评价、翻译知识史等为具体研究对象。知识翻译学以哲学的知识论、知识社会学、知识学、认知科学为立论基础,但又保持自己的独立学科地位。知识翻译学将知识分为科学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三大类,分别对应三种文本类型,不同的文本类型决定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性质。知识翻译学在学科性质上兼具科学性、社会性与人文性,纠正了传统观点的偏颇。知识翻译学具有整合各分支翻译学科的功能,是翻译研究的基础学科,可以称其为普通翻译学,与特殊翻译学与理论翻译学并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基于知识翻译学的翻译研究与知识转化
    张生祥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2): 58-6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6
    摘要449)   HTML14)    PDF(pc) (1508KB)(415)    收藏

    知识是文化的具象化存在,是介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思想物质。本质上讲,翻译是跨语际/文化知识管理、转移和转化的过程。学界致力于多路径的探索,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基点出发,试图揭示翻译的本源,对翻译现象和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指向性表征,但似乎未对其实质给予认识本源上的廓清和解释。从认识论或认知起点出发,厘清翻译概念,接近翻译活动本质,是构建知识翻译学的一个可行路径。依照知识增殖链条上的信息、知识、智慧三个关键点,我们可以将翻译领域的知识转化简约为仿造、改造和创造三种模式,将韦努蒂提出的异化/归化策略加以改进和细化,不仅能将翻译研究聚合化,而且有助于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