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1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治学就是自学——回顾和思考
    桂诗春;
    2011 (02):  1-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47
    摘要 ( 190 )  
    《当代外语研究》索稿于我,请我写篇关于个人治学的文章。我觉得这个题目不大好写,生怕写得不好,会贻害别人,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不同,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别人很难复制。现在恐怕只能"姑妄言之,姑妄信之",希望读者持批判的眼光对待,不要依样画葫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束语言研究“两张皮”现象:语言哲学与语言学的整合性研究
    李洪儒;
    2011 (02):  9-14+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49
    摘要 ( 200 )  
    通过反思与批判语言哲学、语言学研究现状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文章提出:第一,"两张皮"现象不仅存在于语言哲学内部,而且存在于语言哲学与语言学之间;第二,中国语言哲学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整合性研究,即开展语言哲学内部分析性语言哲学(分析哲学、日常语言哲学)同本体论语言哲学之间的整合性研究,开展语言哲学同语言学之间的整合性研究。其重中之重是显现人及其存在方式的语言主观意义,而不是所谓的自在世界或客观世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继承与超越——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三
    谢群;宋艳玲;
    2011 (02):  14-18+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50
    摘要 ( 316 )  
    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的一生见证了语言转向的整个过程。弗雷格是一位具有开创意义的哲学家,他的概念文字和语境原则都成为维特根斯坦等人思想的理论出发点。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至少15处提到了弗雷格和罗素,坦诚地表达了他对二者的感激。本文从概念文字和语境原则两方面入手,分析前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尝试剖析维特根斯坦思想内部的一致性以及他对弗雷格的继承与超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哲学视域中的命题态度
    吕宗慧;
    2011 (02):  19-22+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51
    摘要 ( 190 )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的情感、意图、信念等心智状态赋予语言表达式丰富的意义。负载着说话人主观意向的命题态度折射出语言、心智和世界的内在关系,这是被现代语言哲学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系统梳理命题态度范畴发展的哲学渊源及其研究进路。跨学科的交叉整合研究是命题态度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说话人的主观心理意向逐渐成为其研究核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论视域中的索绪尔语言观——索绪尔思想系列研究之一
    刘辉;
    2011 (02):  22-25+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52
    摘要 ( 179 )  
    学界对索绪尔语言观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以及符号系统等维度。但是,他思想体系中的大多数核心概念都来自其他学科,而且并不是原创。在反思这一现象的同时,我们发现很少有学者从方法论的维度切入索绪尔语言观的研究。因此,本文在方法论视域内对索绪尔语言观进行相应的梳理与反思,目的在于深化对其思想的认识,并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彼得·凯里:从新派小说家的代表到民族神话的制造者
    彭青龙;
    2011 (02):  26-31+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44
    摘要 ( 204 )  
    彼得·凯里是迄今少有的两位两次获得布克奖的作家之一。其文学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身为新派小说家的代表的创作初期(1964-1979)、身为"澳大利亚文化的代言人"的创作中期(1980-1988)和身为"澳大利亚神话的制造者"的创作巅峰时期(1989-至今)。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他的创作过程经历了人们对他的惊讶、怀疑、认可和赞誉的过程。在制造一个个民族神话的同时,他也创造着自己的文学神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生历程》女性思想的探索和界定——对个人主义的追求
    黄印堆;
    2011 (02):  32-34+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45
    摘要 ( 186 )  
    创作于现代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的英语意识流小说《人生历程》,由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和表现出来的对父权话语尤其是宗教的质疑和攻击,人们倾向于将其视为女权主义的得力之作。但如果从作者多萝西.理查逊本人的生活经历及其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政治立场和创作美学去探究,可以发现该小说其实体现了女性对个人主义的追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国黑人女性小说发展回顾
    方红;
    2011 (02):  35-38+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46
    摘要 ( 139 )  
    黑人女性小说是当代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黑人女性小说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态势,但对黑人女性移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却始终是不少作家的创作主题。通过展现黑人女性在英国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等多重压迫,女作家力图表明黑人女性所面临的种种生存困难。"生存"的主题通过作家对传统成长小说的创造性改良而得到深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大学生英语/i/-/ι/感知模式研究
    杨小虎;
    2011 (02):  39-44+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56
    摘要 ( 282 )  
    文章采用beat-bit系列合成语音刺激,以中国大学生和美国英语母语者为被试,对其在/i/-/ι/感知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被试在感知中主要依靠语谱特征进行区分,对时长关注较少。与此相反,中国大学生被试总体上主要利用时长进行辨别,对语谱特征的变化不敏感;同时,其感知模式个体差异较大,各自处于感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另外,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经历越长,其所处的感知发展阶段位置就越高,这表明Escudero提出的感知发展阶段假设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合理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人类学对文化翻译的启示——“深度翻译”理论模式探索
    章艳;胡卫平;
    2011 (02):  45-49+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53
    摘要 ( 316 )  
    "深度描写"是人类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注重细节、强调阐释的研究方法,美国的翻译理论家阿皮亚受其启发,进而提出了"深度翻译"这一概念。本文着重探讨了"深度翻译"在文化翻译中作为翻译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理论意义,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深度翻译"的理论模式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深度翻译"中话语语境、主体意图和感情表现三大要素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译者的文化身份及其翻译行为——赛珍珠个案研究
    张静;
    2011 (02):  49-53+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57
    摘要 ( 151 )  
    赛珍珠以中国题材的小说闻名于世,她第一个将《水浒传》全本译介给西方世界。而她翻译《水浒传》的价值观与方法也很特别,这与她本人杂糅的文化身份有着密切关联。以赛珍珠这一身份特殊的翻译家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翻译行为与文化身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本雅明与傅雷译者显性翻译观的解读与对比
    张文英;訾岩;
    2011 (02):  53-57+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54
    摘要 ( 239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译者显性翻译观的研究成为翻译界一个受到高度关注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译者作为原文和译文的中介者,在翻译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中外翻译家们对译者显性作用的认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首先阐释了译者显性翻译观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然后对本雅明和傅雷的译者显性翻译观的异同点进行了解读和对比分析,以便对译者显性翻译观理论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解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中介》评介
    文军;唐小雅;
    2011 (02):  58-6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55
    摘要 ( 201 )  
    1.本书内容简介《翻译中介》(Agents of Translation)是本论文集,收录了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对翻译研究领域中的"翻译中介"这一概念进行的实证性研究,由John Milton和Paul Bandia主编并作序。在序言(Introduction:Agents of Translation and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每期人物
    2011 (02):  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58
    摘要 ( 106 )  
    桂诗春教授,1930年生于广州市,195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第五、六、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全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会会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