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3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3-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大家治学
    漫谈外语教师的治学动力和方略
    杨忠
    2013 (08):  1-5. 
    摘要 ( 195 )   PDF(947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学研究
    “全民英检”高级写作纸笔与电脑化测验之平行研究初探
    吴若蕙
    2013 (08):  6-13. 
    摘要 ( 224 )   PDF(891KB) ( 62 )  
    语言训练测验中心研发办理的“全民英语能力分级检定测验”(简称“全民英检”)自2010年起实施“全民英检”高级电脑化写作测验,提供受测者在原有传统纸笔测验外之另一选择。但是在纸笔测验与电脑化测验双轨并行时,即使是考题一样、测试时间相同,受测者在两种不同应考环境下的表现是否相当?对评分者是否造成影响?这些问题须透过纸笔与电脑化测验的平行研究(comparability studies)来解答。本研究探讨“全民英检”高级写作纸笔与电脑化测验是否平行,比较受测者在两种测验模式下的表现,含受测者分数(score comparability)与受测者文本分析(textual and linguistic features)。结果显示两测验的结果相当、两者并存是可行的,但仍须收集更多受测者作答资料、持续进行研究,以确保两测验具有相同的效度、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上评卷的实践与思考:香港公开考试视角
    龚大胃, 麦陈淑贤, 金檀, 刘力
    2013 (08):  14-19. 
    摘要 ( 242 )   PDF(897KB) ( 47 )  
    网上评卷作为一种新型评卷形式,对提高评卷效率、控制评卷误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系统回顾了国际领域网上评卷的实施情况,并报告了香港考试及评核局针对香港中学会考网上评卷的实施情况所开展的一系列验证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网上评卷和纸质评卷所得分数具有可比性;(2)采用网上评卷不会对考生分数产生影响;(3)评分员对于评分模式的倾向不存在偏倚。文章还提出了日后网上评卷研究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网上评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师如何践行考试公平性?——来自问卷调查的反馈
    邹申
    2013 (08):  20-25. 
    摘要 ( 235 )   PDF(810KB) ( 64 )  
    考试是否公平,除了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相关人员对考试公平性的认识和实践有关。本文通过问卷方式,调查教师对考试公平性的认识和做法。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对公平性有一定认识;在操作层面上也能考虑一些与公平性关联的环节,但同时又忽略其他同等重要的环节。本文建议把对教师的相关培训作为提升考试公平性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动态测量角度探索外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发展
    王华
    2013 (08):  26-30. 
    摘要 ( 221 )   PDF(655KB) ( 44 )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动机往往是影响二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大量英语学习动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探索如何采取措施激发和强化学习者动机。鉴于动机的复杂性,本文从动态、过程、心理测量的角度测量和验证动态测量与动机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预测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应用语言学研究发展综述
    刘文宇, 程永红
    2013 (08):  31-34. 
    摘要 ( 395 )   PDF(627KB) ( 149 )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应用语言学已经与心理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相结合并形成众多跨学科研究。如今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又成为了新的应用语言学跨学科主题。复杂理论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我们从动态角度更好地掌握应用语言学的基本观点,而且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复杂理论。与此同时,这种跨学科结合也为未来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使我们能够多角度全面认识语言学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型高校本科生EAP写作教学设计案例——关注大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触发机制
    龚嵘, 吴承钧
    2013 (08):  35-39. 
    摘要 ( 255 )   PDF(958KB) ( 85 )  
    由于具体教学情景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学习系统的最佳设计者是一线教师,而非专业设计者。本文研究者以大学英语教师身份,在协作教学框架下探索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与学的理论向有效EAP写作教学活动的转化。整个设计过程采用自上而下路径,从EAP写作能力“综合素养观”的宏观目标内涵思考,到“面向学习者共同体的问题驱动式”设计原则的理论视角与微观定位,再到动态交叉设计系统的具体参数设置,并从中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学科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机制即教师意识决定设计行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授课内容的教师幽默话语研究
    潘小波
    2013 (08):  40-45. 
    摘要 ( 213 )   PDF(963KB) ( 75 )  
    基于授课内容的教师幽默话语(CRHID)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与授课内容相关、能够令学生感知到有趣、滑稽、逗乐的话语。国外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可以构建快乐课堂气氛、促进知识学习的有效教学工具,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此类研究在国内仍然是凤毛麟角,其教学意义未被重视。文章对CRHID的相关概念、运行机制、类型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提出了初步的看法,认为有必要将即兴、随意的幽默行为变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系统行为。为此,文章重点对CRHID的使用频次、具体内容构建、课堂使用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使用效果巩固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因论视域下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公式化语言写作实证研究
    卜爱萍, 姜培培
    2013 (08):  46-50. 
    摘要 ( 178 )   PDF(918KB) ( 135 )  
    文章分析了公式化语言与模因论的关系,探讨了模因论指导下的公式化语言教学,旨在为公式化语言教学提供崭新的理论依据。公式化语言半固定、模式化的特性,有利于提高二语写作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英语公式化语言教学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能力产生的影响,归纳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有益启示,以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索与改革方面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文化回译”研究——以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大地》的中译为例
    梁志芳
    2013 (08):  51-55. 
    摘要 ( 320 )   PDF(852KB) ( 111 )  
    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是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剧而大量涌现的一类特殊文学作品。将这类作品翻译成B国语言,让它们回到B国文化,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文化回译”。以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大地》的中译为例,对文化回译这一特殊翻译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综合论述,认为文化回译研究必须抓住“双重语境化”、“自我-他者”关系、自我形象的互文性建构等问题展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当代西方译论的哲学内核浅析诠释学与翻译研究的联系
    冯健, 伍澄
    2013 (08):  56-59. 
    摘要 ( 217 )   PDF(799KB) ( 60 )  
    研究以西方思想史的演进过程为背景,概略地审视了诠释学与翻译研究在定义、起源、历史与发展方向上的相似性,试图展示这两门学科在视域与知识体系之中的联系,发掘其深层次的哲学内核,阐明当代翻译理论“高深”形象背后的思想根源。同时也以上述讨论为基础,对如何看待当代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期待视野视角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茶馆》两英译本为例
    隋荣谊, 郭黎阳
    2013 (08):  60-64. 
    摘要 ( 273 )   PDF(1205KB) ( 217 )  
    译界对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等翻译策略的探讨贯穿于翻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本文用实证的方法,描述《茶馆》两个英译本在词汇层、句法层和语篇层所呈现的译作风格。以读者期待视野、审美距离与审美效果的关系为理论依据,剖析了两译者选择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以期为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文学批评家系列专访之二
    美国多族裔文学的女作家和编辑——玛莎·J·卡特访谈录
    王祖友
    2013 (08):  65-68. 
    摘要 ( 251 )   PDF(337KB) ( 36 )  
    根据《美国多族裔文学》主编玛莎·J·卡特教授的介绍,该书遵循严格筛选程序,挑选有说服力的、文笔好的原创稿件。她的处女作《不羁之言:1850-1930年美国女作家小说中的语言与身份》(1990)一书探讨了19、20世纪非裔美籍和英裔美籍女作家是如何通过文学中语言不羁的女英雄的形象就女性语言和写作进行文化抗辩的。《不羁之言》已成为女性尤其是女作家们所面对的斗争的一个代名词,一种在他们拥有语言话语权和成为权威作家之前重构语言的方法。她的第二部作品《翻译中的失与得:当代美国族裔写作与语言多样性的政治》(2006)论证了非裔美籍、亚裔美籍、墨西哥裔美籍以及美国本土作家是如何使用隐喻修辞进行文化翻译的,旨在消释美国文化中族裔文化和美国文化之间、失权话语和权威口头交流之间的分离。卡特在诸多期刊上发表了许多论文,尤其是对评论伊迪斯·伊顿(水仙花)情有独钟。此外,卡特表示她手头的作品《传递:一个词汇奇异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意在追溯种族传递的起源并提供其在美国社会18世纪到21世纪之间意义变化的文化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书连载
    反对最小词义的本体论论辩
    (英)埃玛·博格 著, 刘龙根 译
    2013 (08):  69-75. 
    摘要 ( 203 )   PDF(1466KB) ( 71 )  
    本章论述最小论关于词汇意义的理解与阐释方法。作者基于语义最小论与乔姆斯基内在论语义学之间的联系,深入剖析并驳斥内在论反对指称性阐释的若干论据,提出最小论实际上隐含地持有总体上为指称性的理论立场。在本书作者看来,若要从句法层面深入到语义层面,进而揭示语义规范性,就必须关注客观世界,而不仅仅专注于心灵。词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分离的、不依赖语境的实体。这种实体按照句法加以组合,便能表达可判定为真伪的命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