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抗疫下的期刊人视角|毛雯倩:那些做了志愿者才知道的事
    发布日期:2022-06-13
  • 微光如炬,同心抗疫。本轮上海疫情仍处于防控关键时期,交大期刊人在认真履行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主动下沉街道,作为志愿者就地支援社区开展相关工作,共同凝聚起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交大期刊力量,感谢每一位默默付出的交大期刊人!

    毛雯倩同志是期刊中心入党积极分子,现为《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杂志》编辑部负责人。此轮疫情以来,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以身作则,全情投入基层抗工作。

    她是上海封控期间的一名普通社区志愿者,她相信,天助自助者,于是她带着这样的信念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抗疫队伍中,在她成为志愿者后,她积极分享了所见所闻。

    居委会不拉胯

    毛老师住处位于闵行区,所属的居委需管理四个居民小区,共3000多人。自41日进入封控抗疫以来,牵涉到居民生活的物资配送、政府礼包的分发、患病居民的配药以及转运病例、楼道消杀、垃圾清运等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而居委会只有6个人,很难想象,在1500的管理人员和居民比例下,能够做到让所有人满意。49日是毛老师第一次当志愿者,她看到居委会每个人脸上都很疲倦,声音沙哑,但是他们还在咬牙坚持,认真地叮嘱志愿者们做好防护。好几位居委干部,从320日开始就带着行李住到办公室,24小时待命。封控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一边是业主群每天各种@居委干部的问询和焦虑,一边是各种严防死守的防控指令,做了志愿者之后才知道,疫情背后,是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们,用无私奉献在守护一方平安。

    普通人不普通

    毛老师小区的志愿者,主要由业委会成员、机关企事业单位来社区报到的党员居民和甘于奉献的热心居民组成。她所在的核酸组,共分4个小组,每组5人,分别负责叫楼、登记、扫码、消杀和协助医生做核酸。工作时穿的大白服非常闷热,遇到气温高的天气,走不了几步路就开始出汗。遇到下雨天就更困难了,大家还要在防护服外再套一件雨衣,可以说就像全身严丝合缝地包裹着保鲜膜。而整个过程都不能喝水,也没有椅子休息。毛老师分享着她第一次做志愿者的经历,从下午430一直到半夜1130,面罩已经起雾,口罩已经打湿,口罩带绑到头疼,双眼开始发花,呼吸变得局促。

    毛老师说小区有一位幼儿园退休老师,从第一次核酸检测开始,每一次都在志愿服务岗位的一线,她几乎每天从早上6点做核酸到凌晨。当问她是否怕做志愿者而感染时,这位头发花白的退休老师说道:认真做好防护就没事,就算感染了,国家也会治好她的。

    同时,物资组的辛苦不亚于核酸组,在纯人力和仅有一辆三轮车的情况下,运送物资特别费。最初的物资组只有5个人,运的又都是20斤的大米、10斤的蔬菜、成箱的牛奶……受伤率达到50%以上。现在小区疫情稳定后,成箱的物资都开始配送到小区,物资组还要负责做好消杀、货架整理、物品管理等工作,每天从早上900到晚上830,实行六班倒轮岗制。

    做了志愿者之后才知道,庇佑中华的不是虚无缥缈的天,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勇敢、善良、愿意奉献,他们对这座城市、对这个国家爱得深沉。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她承载着百年商业文明,缔造了改革开放奇迹,本身就是一座充满了红色文化的城市。上海把推动动态清零作为坚定不移的目标,把统一思想认识体现在防控工作的各个方面,把统筹好疫情防控与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贯穿始终。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上海保卫战一定能迎来最终的胜利。

  • 浏览: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