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典型张力腿平台整体结构强度分析方法研究
    李阳, 时忠民, 谢彬, 谢文会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4, 1 (1): 3-13.  
    摘要245)   HTML1)    PDF (3686KB)(1075)   

    重点针对一种典型张力腿平台(TLP)进行了整体结构强度分析研究, 以验证平台结构完整性设计的环境能够抵御恶劣海况的冲击.首先, 建立了一种典型张力腿平台的整体有限元模型, 平台主体结构按实际设计建立, 上甲板结构通过甲板及梁模型对应简化.通过对操作和极端条件下载荷分析, 得到平台危险波浪工况下载荷设计波参数.随后, 将波浪载荷映射到整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将张力腿上端位置建模简化为弹簧单元来反映包括旋转在内的6个自由度.最后, 通过结构有限元计算软件得到结构在各危险工况下的最大等效应力及应力分布趋势, 其中针对35个控制单元组, 得到对应每种单元组的波浪的浪向及相位.分析结果及张力腿平台整体结构强度分析方法可供其他海洋平台强度分析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上浮式风力机动力响应分析与数值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曲晓奇, 李红涛, 唐广银, 杜海越, 杨林林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72-78.  
    摘要39)      PDF (8230KB)(212)   
    随着海上浮式风电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功率漂浮式海上风力机组开始走向工程示范应用。由于风机厂商对上部风机结构参数的保密,针对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漂浮式风力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具有诸多挑战和难度。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研究漂浮式海上风力机在数值仿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等效推力模型等手段,实现工程样机的数值建模并进行典型工况的动力响应分析。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有效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浮式风力机数值模型建立的难点,对促进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发展,加速我国海上风电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沉桩施工作业要点概述
    樊长辉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7.  
    摘要95)      PDF (6154KB)(174)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沉桩作业需要多种船舶机械设备与工装吊梁索具等, 只有选择符合要求的船机设备与工机具, 才可保证施工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了遴选符合的船机设备及工机具, 对比国内外单桩施工的不同, 以某项目单桩沉桩为背景, 具体分析主浮吊船的选择考虑要点与液压桩锤的可打性; 并通过对稳桩平台的校核分析及单桩沉桩其他施工作业要点的说明, 给出了国内海上风机单桩沉桩施工船机设备及工机具选择的考虑要点, 及相关校核分析方法本文可为海上风电场单桩基础沉桩施工船机选择稳桩平台设计校核施工组织及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下立式单通道采油树技术特点
    王宇, 王琦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0, 7 (4): 239-.  
    摘要91)      PDF (2014KB)(22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及突围路径
    高畅, 李红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89-94.  
    摘要73)      PDF (2904KB)(150)   
    海洋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但能量难以储存。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备绿氢,可为绿色能源的储存提供全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对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海上水电解制氢技术、海上氢能储运技术、海上制储氢装备设计以及海上制储氢方案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国内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进行了对比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海上风电制氢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用型FPSO上部模块界面原则研究
    刘焰明, 胡蓉, 郭国盛, 叶永坤, 武志坤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37-42.  
    摘要32)      PDF (5538KB)(150)   
    本文首先介绍了通用型 FPSO 上部模块界面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接着, 介绍了通用型 FPSO 上部模块典型工艺系统流程总体布置结构的主要方案; 随后, 从系统流程总体区域结构电仪讯系统设置4 个方面出发, 论述了 FPSO 上部模块与船体及水下生产系统的界面原则; 最后, 总结和展望了后续开展相关界面原则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水海底管道维修方法研究
    马超, 孙锟, 黄叶舟, 陈晓东, 孙首阳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 (3): 168-174.  
    摘要158)   HTML5)    PDF (15760KB)(289)   

    基于荔湾3-1气田周边的油气田深水管道情况,分析深水环境因素对管道失效的影响。具体给出三种深水海管失效形式,并提出相应失效模式下的维修方法,着重介绍不同维修方法的维修流程和核心维修工具资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它们在荔湾周边的应用可行性。螺栓型管卡维修和连接器在底维修可作为我国深水海管维修的重点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海液压系统压力补偿器研究
    胡浩龙, 龙雷, 沈雪, 张万良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八角形FDPSO张紧式系泊系统设计与分析
    孙强, 董庆辉, 彭贵胜, 田天, 谢彬, 王世圣, 喻西崇, 赵晶瑞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 (3): 175-183.  
    摘要272)   HTML5)    PDF (2706KB)(460)   

    从船型、环境条件和设计工况考虑,定性地为八角形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FDPSO)选择等角度分组张紧式系泊系统。以2 000 m水深处环境条件为基础,设计了一套等角度分组张紧式系泊系统,以满足八角形FDPSO的定位要求和系泊线受力要求。与悬链式系统相比,张紧式系泊系统垂向重量小,锚泊半径小,百年一遇海况下一根锚链破损之后FDPSO的水平偏移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所提出的系泊系统不但可以满足八角形FDPSO系泊定位的要求,而且可为类似浮体的深水系泊设计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底油气管道稳定性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周子鹏, 孙国民, 何宁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4, 1 (3): 195-199.  
    摘要176)   HTML1)    PDF (814KB)(262)   

    为了保证海底油气管道安全运营,实现海底油气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海底油气管道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国外标准规范和工程经验,阐述了评估海底油气管道稳定性风险的技术思路,就危险辨识,后果评估,频率分析和风险矩阵等4个因素探讨了管道风险的评估方法,重点研究了影响海底油气管道稳定性的风险情况和相应的评估准则.最后结合海底管道的特点总结了影响海底油气管道稳定性的危险因素,使用半定量评估法和定性评估法对海底油气管道稳定性风险进行了评估,给出了稳定性风险评估的主要项目和相应的推荐权重值.研究结果对推进我国海底油气管道风险评估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水浮式平台性能预警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陈勇军 , 武永锋 , 张大刚 , 杨家辉 , 来 敏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2, 9 (2): 1-6.  
    摘要86)      PDF (5419KB)(127)   
    实时监测和预警管理是深远海浮式生产平台安全运营的重要安全保障措施。本研究针对作业于中国南海 1500m水深陵水气田的“深海一号”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完成了平台性能预警管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监测参数 选取、阈值确定、警示发布、风险识别以及应对措施推荐等主要环节。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绝对阈值设定方式,本系 统提出并应用了基于实测的环境参数动态阈值确定方法。在软件实现上,基于预警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搭建了 系统框架,设计了数据库和核心分析模块逻辑结构,自主开发了一体化浮式平台总体性能预警管理系统软件,并将 其安装于实际平台上进行示范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时域分析法的动态电缆疲劳分析
    袁振钦, 邹 科, 孙亚峰, 刘 刚, 屈 衍, 李居跃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2, 9 (2): 50-55.  
    摘要112)      PDF (3713KB)(127)   
    浮式风电用动态缆的疲劳寿命校核是动态缆设计中的关键步骤,是浮式风电长期安全运行的保证。 本文基于时域疲劳分析法对浮式风电用动态缆的疲劳性能进行校核,总结了动态缆疲劳分析各阶段的理论 方法,根据规范要求对长期海况进行分块处理以减少分析工况,基于雨流计数法对应力时程进行统计计数。 针对动态缆这种多单元结构采用水动力分析软件 Orcaflex中的应力系数法计算各单元的应力,并通过国内 海缆厂应用较多的有限元软件 Uflex计算应力系数。本文的动态缆疲劳校核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 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动态刚度模型的聚酯缆力学性能研究
    康庄, 隋海波, 黄俊, 艾尚茂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40-144.  
    摘要54)      PDF (6034KB)(112)   
    采用聚酯缆作为系泊材料的张紧式系泊形式克服了锚链的自重大的缺点,为浮体提供了更好的系泊性能,在深水系泊领域备受关注。聚酯缆的非线性力学性能明显,其非线性本构关系使得该材料的张力响应预测难度增大,因此精确模拟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在轴向大拉伸的情况下,结合8股编织结构的聚酯缆的动态刚度模型,开展聚酯缆张力响应精确计算与分析,并与近似算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精确算法得到的聚酯缆轴向张力高于近似算法,聚酯缆的非线性本构关系使其呈现“越拉越刚”的现象,近似计算可能会使得张力预测失真。因此,在计算使用聚酯缆材料的系泊系统的张力响应时,采用精确的动态刚度计算模型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浅谈渤海海冰对海洋平台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张永伟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水下生产管汇测试技术及其改进研究
    王聚团, 戚晓宁, 黄志明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2, 9 (2): 43-49.  
    摘要81)      PDF (4504KB)(116)   
    水下生产管汇作为水下生产系统的核心,选择合理的测试技术是保障其功能完整性和系统操作性的关键环 节。本文结合南海某深水气田水下生产管汇的测试实践,将水下生产管汇的出厂测试分为工厂接收测试(FAT)、 扩展工厂接收测试(EFAT)、系统集成测试(SIT)三种类型,并对FAT中的管线冲洗测试、水压测试和阀门双向压 差测试从冲洗介质、冲洗路径、清洁度测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对EFAT中的控制系统测试、管汇与吸力桩界面测 试分别从通信路径、使用3D扫描技术进行了改进;对SIT中的遥控潜水器(ROV)测试从测试理念上进行了改进。 研究表明,在不影响测试质量的前提下,改进测试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测试效率、节省测试资源和降低测试成本。本 文结尾对水下生产管汇测试技术国产化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下井口轻型修井作业技术及设备发展概述
    汪迪, 黄聪聪, 常双利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26-130.  
    摘要35)      PDF (2963KB)(110)   
    随着海上油气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海洋油气田或将大规模采用水下井口生产模式,而国内还未有与之配套的水下修井装备和技术。本文对比了国际上现行主流的两种修井作业技术,着重介绍了两种轻型修井作业系统及其优缺点,对国外现有的水下修井装备发展和作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了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差距和应对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NG动力船加注技术研究
    杨江辉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4, 1 (3): 263-266.  
    摘要143)   HTML0)    PDF (1496KB)(220)   

    液化天然气(LNG)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未来将成为船用燃料的首选.在对比研究国内外LNG动力船加注标准的基础上,对LNG加注工艺流程,加注类型,加注特殊性及加注站的建设方案与规模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提炼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内河流域和沿海的LNG动力船的加注方案和应用原则,可保障加注作业顺利进行.研究结果将为我国LNG动力船加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洋温差能发电冷水管温度场分布研究
    付 强 , 张 理 , 毛良杰, 曾 松 , 黄世苗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2, 9 (2): 7-13.  
    摘要75)      PDF (4491KB)(120)   
    海洋温差能是一种储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温差能进行发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研究海洋
    温差能发电冷水管温度分布特征,本研究建立了浮式平台冷水管抽取抽取管柱温度场分析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
    对模型进行离散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层低温海水在冷水管中泵送上升过程中,会通过管柱吸收上部周边
    暖海水的热量;大排量下出口温度上升幅度较小,可以不用采取额外的管柱保温措施;与传统钢管和铝合金管柱相
    比,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的冷水管更加适合作为海洋温差发电低温海水抽取管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实施策略分析与控制
    韩少宁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1, 8 (2): 105-.  
    摘要66)      PDF (4690KB)(19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水钢悬链线立管波致疲劳预报时频方法对比
    黄俊, 康, 张岩松, 艾尚茂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12-118.  
    摘要49)      PDF (5975KB)(99)   
    波致疲劳损伤是深水钢悬链线立管(SCR)疲劳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采用时域和频域的方法对中国南海海域风暴海况引起的SCR波致疲劳损伤进行了预报,分析了时域方法和频域方法得到的平台运动响应和立管动力响应的差异,对疲劳损伤风险位置及损伤极值等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时域方法与频域方法计算耗时差距巨大,采用频域方法得到的损伤风险位置滞后,且与时域方法相比,对立管的波致疲劳损伤进行了放大,在数量级上保持一致。通过上述结果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在深水钢悬链线立管波致疲劳预报中的适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厚度宽容度的应用
    邵文京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大型全回转浮吊总装工艺探讨
    白洋, 高指林, 薛政权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 (1): 55-59.  
    摘要207)   HTML0)    PDF (1579KB)(338)   

    海洋石油开发依赖大型的浮式起重船(简称浮吊)."海洋石油201"号深水铺管起重船的4000 t浮吊在设计制造上采用欧洲标准,建造总装精度高,难度大,工艺复杂,总装质量直接影响浮吊的运行性能.详细介绍了其总装流程,精密测量,虚拟装配,工装设计,吊装等关键技术,并对此类型浮吊的总装工艺做了进一步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底管道挖沟技术与设备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高嵩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 (3): 205-208.  
    摘要196)   HTML5)    PDF (20960KB)(251)   

    为了保证海底管道的稳定性并降低其受第三方破坏的风险,通常对浅海海底管道采用挖沟埋设方式进行保护。介绍了海底管道挖沟埋设法的技术特点及其设备。对海洋工程常用的挖沟设备及其性能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水下挖沟方法及其施工机具的选取进行了论述。相关原理和技术可为埋设海底管道挖沟施工方案的前期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水大型吸力锚建造技术研究
    陈 欣, 赵晓磊, 王立坤, 肖德明, 张腾月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2, 9 (1): 32-36.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2.01.06
    摘要210)      PDF (2517KB)(104)   
    目前,吸力锚在浅海和深海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但仍属于较新的基础类型。随着深海油气开发和海上风电 等海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吸力锚基础的建造技术研究显得愈发重要。本文结合吸力锚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件 特点,对直径4.5~10m、高度10~24m的吸力锚建造工艺和建造技术进行研究。文中分析了不同功能吸力锚的 总装工艺及建造技术关键点。研究结果表明,建造过程中应在材料、尺寸、焊接等关键点进行风险识别和执行严格 的过程控制有利于保证吸力锚的建造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流体模型中人工扩散的影响数值分析
    韩朋飞, 郭烈锦, 李清平, 姚海元, 程兵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 (1): 23-27.  
    摘要131)   HTML0)    PDF (1452KB)(282)   

    研究了双流体模型中加入人工扩散项后不同扩散项系数对模拟的影响.对于竖直管的Water Faucet问题,逐步增加人工扩散系数后非物理振荡完全消除.对于水平管流动病态区域的工况,不采用扩散系数在中等精细度网格上计算的结果同实验比较吻合,但无法得到网格无关解.采用Water Faucet问题确定的人工扩散系数进行计算,水动力学不稳定性被抑制,液塞频率被低估.因此,人工扩散的量随不同流动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具体确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海采矿系统软管应用现状与技术挑战
    汤明刚 张正伟 吴波 陈超 顾学康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深水柔性管垂直铺设系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晓东, 孙锟, 张西伟, 彭勇, 杨盛, 刘文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22-29.  
    摘要54)      PDF (3941KB)(91)   
    柔性管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重要水下设施, 其铺设作业是海洋油气田建设的关键环节垂直铺设是一种高速高效的深水柔性管铺设技术, 已经在国内外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比两种典型的水下柔性管铺设方式———水平铺设和垂直铺设, 分析了垂直铺设在深水柔性管铺设中的优势总结垂直铺设系统的分类及系统构成结构与布局特点设计建造厂商情况, 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垂直铺设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国产化建议, 以期为我国自主发展深水柔性管垂直铺设系统装备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消防水喷淋系统优化设计
    谢金洪, 李津, 李艳华, 祝皎琳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 (2): 128-132.  
    摘要173)   HTML1)    PDF (2023KB)(328)   

    消防水喷淋系统是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海上油气生产设施上的供电系统和总体布置等相互影响.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喷淋系统的喷头选型和管网布置对整个消防水系统的设计和校核影响较大.从理论和实际工程设计角度出发,提出了优化喷头选型和管网布置的方法,以求在满足安全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消防水量,减小消防水喷淋系统的规模,节约工程投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S50ME-B活塞头热负荷研究
    田健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 (2): 118-123.  
    摘要172)   HTML0)    PDF (2714KB)(337)   

    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正不断向长冲程,高爆压,高自动化,高智能化,低能耗,低排放的方向发展.MAN公司为满足市场的新要求,研发设计了ME-B系列柴油机.活塞头作为柴油机内重要的部件之一,其热负荷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ME-B系列柴油机活塞头与以前型号的活塞头相比,结构,尺寸改变较大.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最新型6S50ME-B柴油机活塞头为分析对象,在建立活塞头三维实体模型后求出活塞头在稳态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以求得的温度场为边界条件,求出6S50ME-B活塞头的热应力场,找出活塞头的薄弱点,为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上浮式风电装备关键技术工程探索与实践
    李红涛, 杨林林, 曲晓奇, 孙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79-88.  
    摘要64)      PDF (12983KB)(84)   
    海上浮式风电装备已经逐步成为深远海新能源开发的热点。但浮式风电商业化开发仍面临一系列技术难点和挑战。本文系统梳理了海上浮式风电装备设计分析关键技术,从总体性能分析、结构整体强度、系泊系统设计、疲劳强度分析、稳性校核、动态电缆设计6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分析方法,结合国内浮式风电平台的实际工程案例,给出有益结论和建议,对我国浮式风电装备开发进行了很好的工程探索和实践,以期为我国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发展壮大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线性管土模型在海底管道悬跨疲劳评估中的应用
    王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0, 7 (5): 264-.  
    摘要109)      PDF (2899KB)(1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立柱储油结构设计及应用
    刘小燕, 冯加果, 李达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8-13.  
    摘要45)      PDF (5185KB)(83)   
    目前, 行业内仍缺少将凝析油储存到半潜式平台船体中的经验和实践案例本文给出了立柱中储存凝析油时深水半潜式平台船体结构的设计方案第一, 立柱凝析油舱周围需要采用双层舱壁(隔离舱) , 隔离舱舱壁之间采用板相连; 第二, 凝析油舱设计压头优化降低了20 m, 比同高度的压载舱仍增大了10 m; 第三, 凝析油舱内设置了上下各空出2 m 的非水密连续舱壁, 经过总体结构强度和疲劳分析, 该舱壁方案可行; 第四, 在立柱底部压载舱凝析油舱底部多考虑2 mm 腐蚀裕量本研究可为今后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臭氧脱硫脱硝技术在远洋船舶上的应用研究
    孙凯强, 巴永江, 张义明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水下采油树闸阀及连接器关键测试技术及应用
    刘晓, 张宁, 朱伟, 李森, 刘程程, 熊涛, 李泽邦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61-66.  
    摘要42)      PDF (4263KB)(80)   
    作为水下采油树系统的关键部件, 水下阀门和井口连接器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海洋服役环境, 必须经过测试验证其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规定的开启关闭锁紧解锁密封承压承载等性能要求为充分模拟水下低温高压及复合加载的额定水深工况, 研究了基于 API Spec17D、 API Spec6A 标准的水下闸阀和液压井口连接器的关键测试技术, 提出了一套复合测试的方法程序和测试系统, 并顺利完成了对国产化装备的实验室测试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下生产控制系统综述
    左信, 岳元龙, 段英尧, 郭龙川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6, 3 (1): 58-66.  
    摘要164)      PDF (1789KB)(119)   
    水下生产控制系统是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装备。根据系统组成结构分类,水下生产控制系统有8种典型的结构,分别是直接液压控制、先导液压控制、顺序液压控制、直接电液控制、复合电液控制、全电控制、水下自治控制和集成浮漂控制。详细研究了每种结构的水下生产控制系统的产生背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分析了影响水下生产控制系统设计的主导因素,为我国未来自主设计水下生产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水隔水管疲劳监测方法初探
    李保军, 邓欣, 申晓红, 黎昵, 何轲, 姜喆, 王海燕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4, 1 (1): 62-69.  
    摘要189)   HTML0)    PDF (3320KB)(179)   

    深水隔水管是海洋油气钻探开发的关键构成, 也是最脆弱,最危险的部件.深水隔水管疲劳监测技术在预防隔水管事故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已踏上深水油气钻探开发的新征程, 迫切需要强大的隔水管监测技术作支撑.为此, 介绍了隔水管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探讨了深水隔水管疲劳监测的相关方法, 特别对疲劳参数检测及其传输方法两个关键难题给予足够关注.随后介绍了我国的隔水管疲劳监测技术以及南海试验, 旨在为深水油气钻探开发的安全进行提供技术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英寸双层可缠绕式外输软管生产工艺分析
    单学永, 周毅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 (3): 189-195.  
    摘要140)   HTML4)    PDF (30612KB)(156)   

    外输软管是安装在输油终端与转运油轮之间的重要设备,承担着原油输送的重任,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生产制造长期被发达国家的少数几家生产厂家所垄断。结合外输软管国产化的艰辛历程,通过分析外输软管的结构和材质特点,并参考国际通用的GMPHOM 2009输油软管标准,对20英寸可缠绕式漂浮主管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家海底观测网十米浮标平台系统研究与应用
    李清, 陆海, 韩睿, 王建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19-125.  
    摘要36)      PDF (3430KB)(77)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是经发改委批准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旨在全方位、多领域的立体观测海洋。与业务化运行的浮标网不同,海底科学观测网对浮标平台在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水声通信、系统的防护和国产仪器实验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科学目标的工程实现,探讨对现有浮标的改进和功能增删以满足整个海底观测网的需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海之深水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特征剖析
    周国平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4, 1 (2): 95-102.  
    摘要264)   HTML2)    PDF (5259KB)(163)   

    我国南海深水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既是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行使南海海域主权的必然举措.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海洋装备必须先行.海洋工程装备是四个大类海洋装备中海洋开发装备的主体.我国南海深水海域面积广阔,海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南海深水海域地理环境条件极为复杂,距大陆路途十分遥远.针对我国南海深水海域地理环境条件的特点,对于可采用的和适配的主要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特征进行初步剖析,并就几种适合于南海深水海域油气资源开发的作业模式进行技术分析探讨,为我国南海深水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大型储液舱内晃荡载荷实验研究
    卫志军, 阮诗伦, 岳前进, 谢彬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4, 1 (1): 55-61.  
    摘要154)   HTML0)    PDF (4263KB)(154)   

    超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船薄膜型液舱内液体晃荡载荷是一个关键问题.采用实验方法研究纵荡,横荡和横摇下储舱内晃荡荷载的分布规律, 具体包括冲击载荷的时程分析,最大冲击荷载分布规律和其对应的危险载液率.在室内开展大比尺八边形模型液体晃荡实验, 采用阵列式布置压力传感器监测冲击压力的变化及其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60%~70%为最危险载液率, 液舱外形曲率突变的位置冲击压力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液舱结构加强设计及分析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