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 于   联系我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 36 (5): 88-92

专题研讨——虚拟仿真实验(45)

基于TPC-USB和Proteus的微机原理实验应用仿真

彭文竹1, 张禹2

1.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2. 福建江夏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学院, 福州 350108

Research on Simulation of Experiment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Based on TPC-USB and Proteus

PENG Wenzhu1, ZHANG Yu2

1. Chengyi University Colleg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Fujian, China
2.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ollege,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中图分类号:  TP39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167(2017)05-0088-05

收稿日期: 2016-09-25

网络出版日期:  2017-05-20

版权声明:  2017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 所有

基金资助: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6J01751)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科技类基金项目资助(JAT160693)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金资助(c13033)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彭文竹(1982-),男,福建泉州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Tel.:13779920721; E-mail:86800347@qq.com

展开

摘要

在现有微机实验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TPC-USB和Proteus的新型微机接口仿真系统,并阐述利用该系统进行实验综合设计的新思路。以电压报警系统的仿真实例,阐述利用该系统进行实验仿真、调试的主要过程。实践表明,在硬件设计实验过程中,利用该微机仿真系统,通过Proteus进行原理图编辑,并在 TPC-USB平台采用汇编语言、C语言或混合编程方式进行源代码编写及运行调试,可以加深对微机原理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提高微机原理实验综合设计能力。

关键词: 微机原理 ; 译码电路 ; 仿真系统

Abstract

We design a new microcomputer interface simulation system using Proteus and TPC-USB based on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system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expound the experiment synthesis design method of this syste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process of simulation and debugging of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voltage alarm system.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hardware experimentation, we combine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system with the Proteus schematic edit, and use assembly language, C language or mixed programming way source code to do writing, debugging and running in TPC-USB platform.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points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further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and improve capabilities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integrated design.

Keywords: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 decoding circuit ; simulation system

0

PDF (299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彭文竹, 张禹. 基于TPC-USB和Proteus的微机原理实验应用仿真[J]. , 2017, 36(5): 88-92 https://doi.org/

PENG Wenzhu, ZHANG Yu. Research on Simulation of Experiment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Based on TPC-USB and Proteus[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5): 88-92 https://doi.org/

0 引 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校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等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科类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该课程以8086为主线,系统介绍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掌握微机原理的结构、工作流程、接口电路及其应用方法[1-3]。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巩固和加深对先修课程知识的理解,熟悉计算机的特点、结构和工作过程,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及编程应用能力至关重要[4-6]

由于传统的微机原理接口实验的硬件实验系统线路已经确定,而且大部分电路原理的接线已经内部连好,学生仅需要对外部接口电路进行少量连线。其实验过程主要是对程序部分的调试,缺乏电路原理设计的过程,并且受实验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仅能在有硬件实验系统时才能进行实验调试,极为不便[7]。因此,在原有实验硬件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PC-USB和Proteus的微机接口综合技术实验仿真设计的方法,该实验仿真技术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微机原理设计、开发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改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思维方式,实现微机原理实验的自主综合设计。

1 TPC-USB和EDA技术的综合仿真设计

1.1 新型综合仿真应用系统设计流程

结合本校原有微机原理实验平台,将Proteus仿真平台引入微机原理实验教学中。在微机原理实验中,Proteus软件不仅可以支持8086等CPU芯片,还有各种外围微机接口芯片,支持汇编、C语言及混合编程方式,还可以提供各种虚拟仪表,是实验设备种类齐全且高效率的教学仿真实验平台[8-11]

目前,在Proteus的微机原理实验系统仿真中,大多采用MASM或者Emu8086汇编程序调试软件结合仿真平台进行实验设计[12]。但是MASM调试工具只能调试汇编语言,且调试界面并不直观,不支持断点调试方式,使用极为不便;Emu8086是可直接在Windows界面下使用的集成开发环境,该软件相比MASM界面简单直观,调试方便,但大多用在不涉及硬件电路汇编语言调试模式下,对外围接口电路的硬件设计电路,该软件无法实时和Proteus进行程序联调。

因此,提出采用TPC-USB程序应用平台结合EDA仿真技术的新型微机接口仿真模式,并设计相应接口电路,结合新型仿真平台和硬件实验系统完成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过程。具体设计思维及流程见图1

图1   实验电路仿真及硬件设计流程图

   

1.2 仿真系统地址译码电路的设计

现有微机综合硬件实验平台由总线接口模块、扩展实验台及集成实验环境组成,总线接口模块通过总线电缆与PC机连接,模块与实验台之间由扁平电缆连接,通过该电缆将模块产生的仿ISA总线信号连接到实验台。实验台上的I/O地址共有64个,选用280H-2BFH,分为Y0-Y7共8组输出。该译码电路原理图如图2(a)所示。

图2   硬件实验系统和仿真系统I/O地址译码电路

   

针对原有I/O地址译码电路译码地址较少的局限性,在实验仿真平台中对该译码电路进行扩展,将该译码电路扩展为Y0~Y15共16组输出,每组16个,I/O口地址共有256个,选用0000H~00FFH。扩展地址译码原理图及其Proteus仿真如图2(b)和图3所示,硬件系统和仿真平台I/O译码地址如表1所示。

图3   扩展译码电路仿真图

   

表1   硬件系统和仿真系统译码电路地址对照表

   

硬件系统8组I/O译码地址Proteus仿真平台扩展后16组
I/O译码地址
0280H0000H 0010H
0288H0020H 0030H
0290H0040H 0050H
0298H0060H 0070H
02A0H0080H 0090H
02A8H00A0H 00B0H
02B0H00C0H 00D0H
02B8H00E0H 00F0H

新窗口打开

1.3 基于TPC-USB的仿真调试

在地址译码电路的基础上,结合外围接口电路,即可设计整体仿真电路,接口电路应用于矩阵键盘控制显示电路框图如图4所示。

图4   扩展译码电路应用范例

   

采用TPC-USB软件开发集成环境结合Proteus进行仿真调试,该软件集编辑、编译、调试、实验演示等功能,可以实时查看原理图及程序,并能结合仿真软件,实时通过硬件实验箱进行仿真硬件调试,为微机原理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实验设备缺乏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TPC-USB调试界面如图5所示,在程序调试过程中,可根据要求设计相应断点,或者进行单步及连续调试方式。该软件还包含有bochs图形界面,该界面提供了强大的命令行调试功能,可以使用命令窗口直接输入调试命令进行交互式调试。通过TPC-USB进行软件编译调试,将最终编译的exe文件载入8086中进行仿真结果测试,并结合TPC-USB的硬件系统进行联合调试。

图5   TPC-USB调试界面

   

2 仿真系统综合应用设计案例

2.1 实验设计要求

以微机综合设计电路“电压报警系统”为例,分析TPC-USB和Proteus联合调试方法及步骤,本案例几乎涵盖微机接口技术中的大部分外围接口芯片,包含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和模/数转换ADC0808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灵活掌握应用多种微机接口芯片的综合设计能力[13-16]

实验设计要求利用模数转换芯片ADC0808实现模拟电压的采集,通过7段数码管显示模拟电压转换后的数值,并对采集到的电压值进行实时监测,当电压值超过所设置的警戒值时,通过报警电路以特定频率的声音报警。

该实验要求需要掌握数码管的静态及动态显示原理、报警电路的设计方案以及8255、8253及ADC0808等多种接口芯片的基本设计原则,通过在Proteus仿真平台的设计过程,在TPC-USB软件平台的调试过程,掌握微机原理各种接口芯片的综合应用。

2.2 实验电路设计结构

该电压报警电路主要由4个电路模块组成,具体包含电路模块如下。

(1) 8086最小模式系统及译码显示部分。该部分为电路核心部分,主要包含锁存器及4线-16线译码器74LS154译码电路,产生各种接口芯片选择控制信号,从而控制8253及两片并行接口芯片8255,并通过数据总线AD0-AD7和外围电路实现数据交换。

(2) 电压显示控制部分。该电路通过8255可编

程并行接口芯片和4个数码管组成,将电压电路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译码电路在数码管上直观显示出来。

(3) 电压采集部分。利用模数转换芯片ADC0808完成从可变电阻采集的模拟电压到数字电压的转换,并将转换后数据通过8255进行实时传输。

(4) 脉冲信号产生及报警电路部分。利用8253可编程定时器产生固定频率的周期信号,判断所采集到的电压数值是否超过预警值,并通过声音报警电路进行报警。

2.3 仿真元件信息

该综合电路在Proteus 7.8 SP2平台上进行仿真,具体仿真元件信息见表2。整体电路和外围电路仿真结果如图6、7所示。

表2   实验电路主要元件清单

   

元件名称所属类所属子类功能说明
8086Microprocessor ICsi86 Family微处理器
74LS373TTL 74LS seriesFlip-Flops &
Latches
三态输出的八D
型透明锁存器
74154TTL 74 seriesDecoders4-16译码器
74273TTL 74 seriesFlip-Flops &
Latches
八D型触发器
(带清除端)
8255AMicroprocessor ICsPeripherals可编程24位接口
7SEG-MPX4-CCOptoelectronics7-Segment
Displays
4位共阴极
7段数码管
8253Microprocessor ICs8位定时/计数器
ADC0808Data ConvertersA/D ConvertersA/D转换器
SOUNDERSpeakers & Sounders扬声器
POT-HGResistorsVariable可变电阻

新窗口打开

图6   整体电路仿真结果

   

图7   外围电路部分仿真结果

   

2.4 TPC-USB程序调试

程序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写,也可以采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混合编程方式,直接在TPC-USB软件平台上书写,通过TPC-USB进行编写、编译和调试后,将生成的EXE文件载入8086,作为8086程序文件。

2.5 综合仿真结果

在Proteus中完成整体综合电路设计后,将TPC-USB调试的可执行文件程序载入8086中,然后进行仿真运行(见图6和7)。界面上显示的是当前得到的数字电压值,通过调整可变电阻,可得到不同的模拟电压,当电压超过设定预警值时,将按照预定的程序发出警报提示。

3 结 语

通过探讨TPC-USB软件平台结合EDA仿真技术在微机原理与接口系统设计中的综合应用,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在硬件限制下积极探索问题的研究平台,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引领学生学会结合综合仿真系统及硬件实验系统设计接口技术问题的方法。并以8086和8255、8253及模数转换AD0808等外围电路构成的电压综合报警系统的设计及调试过程,探讨了该新型综合仿真调试平台的应用,通过该方法,还可以设计出接口技术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外围接口芯片的仿真应用实例。在设计过程中,使理论设计方案转变为完整真实的设计电路,深化对接口电路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提高软硬件设计、开发的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葛桂萍,李云,罗家奇.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32(10):428-430.

[本文引用: 1]     

[2] 曹华,苏曙光,陈享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5,37(4):18-20,23.

[3] 陈真,王钊,戴永寿.

接口综合设计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33(2):93-96,109.

DOI:10.16791/j.cnki.sjg.2016.02.02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原有的教学实验装置上,融合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设计了基于8086微处理器的“接口综合设计”实验平台.8086接口电路的仿真实验主要通过编辑电路原理图、设置外部代码编译器、编写和添加源代码及仿真调试来完成.该平台可辅助培养学生开发创新、进行电子设计与制作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利用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势,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4] 左冬红,罗杰,张林,.

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改革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34(10):187-190,194.

[本文引用: 1]     

[5] 张研,王咏梅.

任务驱动法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13(1):172-175.

[6] 王志军,杨延军,王道宪.

微机原理实验课程内容的层次化设计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1(1):105-107.

[本文引用: 1]     

[7] 陈琼,程骏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及应用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32(11):156-159.

[本文引用: 1]     

[8] 李现国,张艳.

Proteus仿真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12):125-127.

[本文引用: 1]     

[9] 胡中玉,岳强,任杰,.

基于Proteus仿真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创新

[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33(4):128-130.

DOI:10.16791/j.cnki.sjg.2016.04.035      URL      摘要

为提高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3个方面探讨用Proteus仿真软件辅助教学的创新方法,实现电工电子课程理论到实际的衔接。以设计集成直流稳压电源实验项目为例,说明用Proteus辅助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通过仿真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增强,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 朱敏玲,张伟,侯凌燕.

基于Proteus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35(1):155-160.

[11] 张仁杰,郭学满,李建华.

微机原理实验与微型工程仿真实验结合方法研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30(11):197-198,25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对微机原理综合实验进行拓展,将微机原理实验提升为微型工程仿真实验,解决学生对工程实验理解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实际工程现象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微机原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12] 高林.

多课程综合软件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33(6):90-93.

DOI:10.3969/j.issn.1006-7167.2014.06.02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针对"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三门课程的传统教学存在理论课上对电路原理和功能的讲解枯燥,实验课内容固定不能修改等问题。研究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引入Proteus软件设计出能综合这三门课程内容的软件仿真系统。该系统既能不使用微控制器,也能以8086最小模式系统或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外围是一般数字电路、可编程接口电路、常用串行总线和输入/输出电路。通过让该系统与相关编程软件配合,完成AT89C52和8086通过串行通信同步各自的数字时钟显示这一案例,从电路原理、程序流程到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三门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电路系统开发能力。
[13] 周荷琴,吴秀清.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3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引用: 1]     

[14] 何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Proteus仿真的8086微机系统设计及应用[M].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15] 顾晖,陈越,梁惺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8086和Proteus仿真[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16] 倪继烈,刘新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2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引用: 1]     

版权所有:《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包图1516号    邮编:200030    电话:(86-21)62932952 62932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