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John Sinclair的短语理论与意义研究
    濮建忠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6): 60-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6.007
    摘要706)   HTML8)    PDF (1892KB)(531)   

    文章论述了John Sinclair的短语理论及其核心概念,探讨了Sinclair对意义研究的主要贡献以及在意义研究上存在的主要不足。Sinclair的意义研究成果可以归结为短语理论,该理论以短语项和词项为核心,扩展意义单位模型涉及的意核、搭配、类联接、语义倾向和语义韵等核心概念既适合描写词项,也适合描写短语项。Sinclair对意义研究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了从关注语境到关注共文的转变;二是发展和完善了KWIC索引分析,形成了扩展意义单位分析模型;三是勾勒出了短语理论的框架,为意义研究做好了理论准备。Sinclair在意义研究上的主要局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语义韵所指的模糊性,扩展意义单位模型还没有得到最好的利用;二是还没有将释义提升到应有的位置,意义研究没有真正体现出使用者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汉语欧化的语言学特征及其规范
    傅敬民, 阮雨俊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 (6): 121-12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6.013
    摘要791)   HTML43)    PDF (1725KB)(595)   

    随着语言、文化交流的愈加频繁,汉语欧化已成为一种语言生活和事实,并且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但与此同时,恶性欧化的危害却也日趋显著,不仅会导致语言表达晦涩难懂,还会破坏汉语的规范性。本文旨在理清欧化汉语的基本概念,分析其产生原因,揭示欧化汉语在词汇、句法等层面的语言学特征,并提出可行的汉语欧化的语言规范措施,以期提高民族的语言本土意识,维护汉语的纯洁性,使汉语更为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
    穆雷, 刘馨媛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6): 22-2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6.004
    摘要253)   HTML4)    PDF (1227KB)(309)   

    翻译博士专业学位的开设从构想成为现实,需要翻译学界认真思考重要的基本问题。前十年对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开展论证和调研的历程体现了翻译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需求,有必要从学生遴选、课程设置、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人才管理与就业等方面比较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和翻译学博士学位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探讨其对翻译专业师资建设的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一代可视化语料库软件#LancsBox的核心功能和应用前景
    王靓婧, 潘璠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 (5): 77-9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9
    摘要1894)   HTML47)    PDF (9232KB)(386)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者对语料库软件的功能需求也日益多元化,然而主流语料库软件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多层次的研究需求。新一代可视化语料库软件#LancsBox可读取多语种多格式语料,具有强大检索和统计功能,支持智能检索和基于词类的精细化检索。其核心功能“搭配图解”突破了主流语料库软件只能提取搭配词对的限制,通过多层次拓展搭配网络,揭示传统搭配方法难以展现的搭配关系。鉴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为数不多,文章以研究实例展示了#LancsBox的特色及核心功能,并在梳理软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LancsBox在话语分析、词汇语法研究和语言习得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在英语社会的传播与接受——基于G20国家新闻报道的研究
    许文胜, 方硕瑜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 (4): 82-9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4.009
    摘要586)   HTML5)    PDF (2901KB)(343)   

    本文以自建的G20国家主流媒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新闻报道语料库为研究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考察该术语的传播与接受情况。主题词和搭配分析表明,该术语是外交热词,有效传播受到官方话语、地缘关系、主场外交的积极引导,但译名不够统一,接受范围较为有限。中外媒体报道关键词差异显示,大国博弈过程中,术语的政治理念、共赢发展、和平秩序等三方面内涵面临西方国家的对抗和消解,被曲解为霸权、利己、强权。外交术语的传播与接受需要从外宣口径、传播渠道和意义空间做出突破,以推动中国方案更好地融入国际话语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远居内陆……却听到强大的水声”——华兹华斯《序曲》第1卷的意义与影响
    朱玉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 (03): 42-4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7.03.008
    摘要1709)      PDF (1911KB)(277)   
    华兹华斯的《序曲,或一位诗人心灵的成长》第一卷在整部长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包含了全诗大部分的经典片段,是把握全诗思想的基础。笔者从第一卷的创作背景出发,探讨了这些片段共有的结构和主题,特别是贯穿其中的倾听活动,论述了倾听活动在诗人心灵成长过程中的意义。文末谈到当代诗人希尼和博纳富瓦对《序曲》第1卷的解读,简要讨论了倾听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政治话语与政治隐喻
    文旭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 (09): 11-1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2
    摘要1403)      PDF (1163KB)(308)   
    政治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与语言密切相关。政治话语中充满着大量的政治隐喻,而政治隐喻中又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政治话语、政治隐喻以及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的研究,洞察人们在谈论政治时是如何思考和言说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知识翻译学”命名与概念构建
    孟祥春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3): 55-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07
    摘要1701)   HTML46)    PDF (1268KB)(307)   

    “知识翻译学”以“地方性”知识与“世界性”知识之间的跨文化互动为根本理据,融通知识与文化,进而融合“知识”与“翻译学”,围绕“知识翻译”与“翻译知识”构建了一种基于知识并回归知识的译学理论。如果“知识翻译学”沿着“知识翻译之学”的路径构建,则“knowledge translation studies”为恰当的译名;如果沿着“知识之翻译学”路径构建,则“Transknowletology”可作为其可能译名。通过译名反向构建,可创造“知识互动化生”“知识剪刀差”“知识冲击”“知识-文化纠葛”“知识波纹效应”“知识翻译悖论”等一系列新概念与新话语,为“知识翻译学”提供更多的批评工具。“知识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合理界定“知识”,确立翻译标准,整合新的概念与话语,对自身进行“他者”观照,并以“格融”的言说方式介入国际学术,从而丰富、重塑国际译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法律术语社区”——以“调解”一词为例
    彭楚秋, 陶友兰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 (01): 42-5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7.01.008
    摘要308)      PDF (1699KB)(269)   
    本文针对中国法律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术语译名不统一的问题,提出统一中国法律术语英译应建立“法律术语社区”术语管理系统,结合计算机辅助翻译,建立开放、综合、集中管理式的法律术语库和语料库。本文以中国法律术语――“调解”一词英译的规范化为例,基于复旦大学15级MTI翻译项目课程建立的法律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数据库和万律法律信息数据库,分析该术语在作为名词、动词和构成其他法律术语的不同用法下出现的不同英译表达以及不同英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探讨利用“法律术语社区”系统得出法律术语规范化英译的一般思路。文章提出中国法律术语建设还要加强译者术语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带一路”英文媒体中的中国企业形象——语料库辅助下的批评话语分析
    王琦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 (03): 99-11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3.010
    摘要300)      PDF (1836KB)(278)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贸易的主力军,中国企业受到了当地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媒体对企业形象又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英语新闻自建语料库的调查,从搭配词和情态词角度,对媒体话语进行文本描述性分析,勾勒和描述中国企业产品、服务、公民和信誉形象,了解媒体对中国企业的态度。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产品创新实惠、广受好评,同时面临价格竞争等压力。企业服务具有多元化、本地化的特点,注重客户体验和满意度。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践行企业公民职责,但媒体报道不多,公众形象不够突出。媒体对企业的发展动态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而对企业未来行为的预测不够大胆,对中国企业的认知或信心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其影响
    张红, 杜欣然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6): 105-11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6.011
    摘要584)   HTML37)    PDF (1883KB)(282)   

    外语学习动机一直是外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最强大的推动力之一,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个体差异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Q方法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PQ Method及Nvivo12.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存在四种类型:未来憧憬型、避免失败型、自我发展型和文化兴趣型。(2)影响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学习者因素、学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提升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红色军事思想的海外翻译与传播考察——以游击战和持久战为例
    罗天, 穆雷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4): 62-7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4.008
    摘要352)   HTML7)    PDF (1470KB)(287)   

    在近100年的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中,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伟大军事实践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军事家提出了游击战、持久战、人民战争等一系列的红色军事思想。可是,目前为止,尚未有翻译学者系统地探讨我国红色军事思想和精神在海外的翻译、传播与影响。有鉴于此,本文调查并整理了国内外专著、报刊、档案等文献,以经典著作和不同译者主体为线索,勾勒出游击战和持久战等红色军事思想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翻译和传播概况,以期能为我国军事文化的海外译介研究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知识翻译学宣言
    杨枫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5): 2-4.  
    摘要404)   HTML27)    PDF (248KB)(29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政治等效”的外交话语隐喻英译策略——以2019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为例
    任东升, 季秀妹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3): 84-9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3.009
    摘要894)   HTML34)    PDF (1764KB)(250)   

    隐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外交话语的内涵表达和功能实现至关重要。关于隐喻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外交话语的传达效果和中国外交话语权。本文基于杨明星针对政治外交话语翻译提出的“政治等效”翻译原则,以2019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探究外交话语中隐喻的英译策略。2019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的隐喻可以分为中西共享隐喻和中西非共享隐喻两大类。前者包括源域相同式隐喻和源域相异式隐喻两类,译者可以综合考虑隐喻的数量、政治内涵和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分别采取保留隐喻和转换隐喻的翻译策略;后者包括新词式隐喻和旧词新义式隐喻两类,译者宜保留隐喻,并根据受众对隐喻文化和政治内涵的了解程度,在需要时添加解释性文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掩蔽启动效应的机制及原理
    乔晓妹, 张鑫雯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 (01): 1-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7.01.001
    摘要1092)      PDF (731KB)(277)   
    掩蔽启动效应作为书面字词识别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使用了很多年。然而,学界对其运行机制及原理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拟从掩蔽启动范式的结构、种类、发生机制以及主要模型对该效应的解释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揭示该效应的运行本质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使用该范式进行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张瑞华, 李顺然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 (6): 101-11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6.011
    摘要953)   HTML26)    PDF (2624KB)(292)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对CSSCI及外语类重要期刊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评述,向读者呈现了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该领域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实证类研究占绝大多数;实证类研究中,对新闻话语、媒体话语及政治话语的关注度较高,近年来对其他话语,如网络话语、时尚话语、演讲话语、通用话语等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升温;形象建构研究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中尤以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为主,但也不乏对城市形象、企业形象、老年人形象、性别身份、特定群体身份和个体身份等方面的话语建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特色学术能走向世界吗?
    曲卫国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 (4): 13-2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4.002
    摘要202)   HTML1)    PDF (2000KB)(244)   

    近些年来,提出发展中国特色学术的呼声越来越高,但鲜有讨论现代化条件下的“中国特色学术”意味着什么,鲜有讨论特色学术是否有科学的可能,更鲜有探讨中国特色学术走向世界的后果。本文对主张发展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的国情论和传统论提出质疑,认为他们所鼓吹的特色学术是出于非学术的考量,并特别指出了“产出导向法”的所谓中国特色来源的非学术性问题。这些考量无视科学研究超越传统、超越族裔的基本常识,其后果只能使中国的学术另类化。另类化的学术除了展品价值,并不能为世界所理解,更不能作为理论和方法得到世界的运用。因此,特色学术非但不能使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反而会阻断中国学术在世界成功的可能。学术唯有是世界的,才能是民族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朗读和默读下词频与笔画数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
    张慢慢, 张心如, 符颖, 杜红, 臧传丽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 (01): 5-1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7.01.002
    摘要327)      PDF (1091KB)(257)   
    以往研究显示,中文朗读与默读中的眼动模式存在差异。与朗读相比,从副中央凹获得的预视信息更能促进默读的进行,但两种阅读方式下副中央凹预视对中央凹的信息加工的影响是否相同,目前还不清楚。为此,本实验采用正常的句子阅读范式,操纵了副中央凹预视词的词频(高、低)与笔画数(少、多),对比了40名大学生被试在朗读与默读下对中央凹词注视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单次注视时间上,发现了词频、笔画数与阅读方式的三阶交互作用,即在默读任务中出现了正向的词频与笔画数交互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表现为在默读中当副中央凹词为高频、少笔画时对中央凹词的注视时间短于高频、多笔画条件,而在朗读任务中则没有发现这种效应;在凝视时间上,出现了正向的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且不受阅读方式的影响,表现为副中央凹词为高频时,对中央凹词的加工时间更短。实验结果支持平行加工模型的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翻译学
    蓝红军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2): 34-4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4
    摘要326)   HTML12)    PDF (1600KB)(250)   

    作为理论,知识翻译学从人类知识行为的角度来认识翻译,是对翻译本质论的一次革新,它将引发学界对翻译与人类自身思想性存在之关系的思考。知识的地方性、历史性和流动性决定了知识必然与翻译共在,知识的翻译和翻译的知识是知识翻译研究的两大对象。知识真理性标准、知识传播情境性和知识类别形式的多样性构成了知识翻译研究的具体问题。作为方法,知识翻译学在认识翻译现象、解决翻译实践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研究人类知识发展历史中的翻译,研究翻译在人类知识和观念形成的历史中所产生的作用,揭示翻译被遮蔽的知识生长价值,这是知识翻译学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汉语定中结构的字面义与非字面义甄别:来自全脑与左/右脑的加工证据
    柳加仁, 纪倩倩, 周统权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 (02): 30-3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8.02.006
    摘要429)      PDF (1220KB)(234)   
    汉语定中结构与其他结构一样,在语义上有字面义与非字面义之分,但我们的大脑如何甄别不同的语义类型尚不得而知。本文采用屏幕中央呈现与半视野速视技术考察这两种语义类型在全脑和左/右脑加工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加工特点与加工方式的差异。被试为96名大学生,结果表明在左右半球共同加工时,与非字面义的加工相比,被试对字面义进行判断的正确率更高,加工速度更快;当左右两个半球单独加工时,被试对非字面义的加工正确率更高,对字面义的加工速度与非字面义的加工速度差异不显著。但无论是字面义的加工还是非字面义的加工,左半球的反应速度更快。由此可推,大脑左右半球共同加工与单独加工的方式不同,这种方式差异影响定中结构字面义与与非字面义的加工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