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肝纤维化灰阶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评估

展开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超声科;

网络出版日期: 2013-04-25

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在临床评估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记录正常人(S0)和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S1~S4)超声造影的肝动脉开始显影时间(HAAT)、门静脉开始显影时间(PVAT)、肝实质开始显影时间(LPAT)、肝静脉开始显影时间(HVAT)、门静脉和肝动脉开始显影时间差值(ΔPV-HA)、门静脉和肝静脉开始显影时间差值(ΔHV-PV)、肝静脉和肝动脉开始显影时间差值(ΔHV-HA)。结果:S0组患者的HAAT、PVAT和LPAT分别为(13.47±2.29)s、(18.84±2.28)s、(20.67±2.38)s,S1组分别为(12.40±1.27)s、(14.06±1.66)s、(15.88±2.10)s,S4组分别为(7.47±1.22)s、(8.85±1.01)s、(10.10±1.07)s,S0及S1组与S4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3项参数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递减。结论:超声造影能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灌注情况,对其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提示。

本文引用格式

唐蕾, 王怡, 詹维伟, 陈曼, . 肝纤维化灰阶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评估[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 12(02) : 224 -227 . DOI: 10.16150/j.1671-2870.a0504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