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成功老龄化对应的老年性疾病对国民的影响日益突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izheimer's disease,AD)及相关认知障碍尤为突出和显著。目前,中国AD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仍持续增高,AD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第5位,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专家联合编撰了本报告。本报告动态跟踪报道我国的AD流行趋势,综合评价我国的AD疾病经济负担,全面揭示我国的AD诊疗现状以及现有的相关公共卫生资源,旨在为AD的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政府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专业支持依据,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信息平台。
目的:探讨入院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奥秘克戎株(Omicron)核酸检测ORF1ab基因、N基因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与新冠感染患者转阴周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到4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收治的5 212例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依据患者既往史及入院后相关指标检验,将其分为无基础疾病组(2 746例)及合并基础疾病组(2 466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Ct值,分析入院首次检测不同Ct值下无基础疾病组与合并基础疾病组的ORF1ab基因、N基因的转阴周期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评估ORF1ab基因、N基因检测的Ct值与转阴周期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转阴周期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冠患者ORF1ab基因、N基因的Ct值与转阴周期均呈负相关(rORF1ab= -0.462 2,P<0.01;rN=-0.542 8,P<0.01)。Ct值≤20和20<Ct值≤30的情况下,合并基础疾病组的转阴周期均明显长于无基础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RF1ab基因的Ct值每升高一个循环次数,转阴周期缩短0.21 d,N基因的Ct值每升高一个循环次数,转阴周期缩短0.26 d;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为危险因素。结论:入院首次检测的新冠奥密克戎株ORF1ab基因、N基因的Ct值与新冠患者转阴周期有关,年龄、基础疾病为转阴周期长的危险因子,该值可作为新冠患者转阴周期的预测因子,可今后指导新冠患者减少核酸检测频次及评估疾病进程具有一定价值。
目的:探讨CT值增加百分比、CT值及CT值增加量鉴别肺内纯磨玻璃结节病理性质的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仁济医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诊断为浸润前病变的纯磨玻璃结节59例共63个结节,病理分类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其最大径≤1.5 cm,其中AAH 18例,AIS 45例,测定纯磨玻璃结节的CT值增加百分比、CT值、CT值增加量及肺CT值,其中CT值增加百分比指结节CT值相对于肺CT值的增加百分比,CT值增加量指结节CT值相对于肺CT值的增加量。采用t检验、二元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上指标鉴别AAH及AIS的能力。结果:当纯磨玻璃结节以CT值增加百分比为25%、CT值为-615 HU及以CT值增加量为223 HU为临界值时,有助于鉴别AAH与AIS(均P<0.05),当小于界值时诊断AAH的灵敏度分别为78%和76%、100%,特异度分别为62%、77%和7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6、0.80。结论:CT值增加百分比、CT值及CT值增加量有助于AAH及AIS的鉴别,可以指导临床随访,避免随访、手术及其他治疗延迟。
目的: 研究血清抗转录中介因子1-γ(transcriptional intermediary factor 1-γ, TIF1-γ)抗体在诊断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和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linically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 CADM)合并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223例DM和CADM患者[包括209例成人DM(107例)和CADM(102例),5例青少年DM(juvenile DM, JDM)和9例青少年JCADM(juvenile CADM, JCADM)]的临床资料。成人DM和成人CADM分别被分为恶性肿瘤组和无肿瘤组。初诊时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抗TIF1-γ抗体,分别比较成人DM和成人CADM患者中恶性肿瘤与无肿瘤患者之间抗TIF1-γ抗体的阳性率,进一步比较抗TIF1-γ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之间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结果: ①成人DM和CADM中恶性肿瘤共42例(20.1%),占前3位的分别是鼻咽癌、乳腺癌和肺癌。JDM和JCADM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恶性肿瘤。②成人DM和CADM中有74例(74/209,35.4%)血清抗TIF1-γ抗体阳性,其中DM患者抗TIF1-γ抗体阳性率33.6%(36/107),CADM患者抗TIF1-γ抗体阳性率37.3%(38/102)。5例JDM患者中,无一例抗TIF1-γ抗体阳性;9例JCADM患者中,3例抗TIF1-γ抗体阳性。③成人DM中,恶性肿瘤患者的抗TIF1-γ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肿瘤患者[26/35(74.3%)比10/72(13.9%), P<0.000 1];抗TIF1-γ抗体阳性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26/36 (72.2%)比9/71 (12.7%), P<0.000 1]。成人CADM中,恶性肿瘤患者与无肿瘤患者之间抗TIF1-γ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比34/95(35.8%), P=0.420];抗TIF1-γ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之间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10.5%)比3/64(4.7%), P=0.420]。结论: 抗TIF1-γ抗体阳性与成人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而与成人CADM患者恶性肿瘤发生无关。抗TIF1-γ抗体可能是成人DM合并恶性肿瘤的血清标志物,对于抗TIF1-γ抗体阳性的成人DM患者需要加强恶性肿瘤筛查。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瑞金北院发热门诊就诊者,患者依据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核酸结果阳性而确诊,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实验室检查和CT图像。结果:确诊为新冠肺炎的病例共有12例,发病1周内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有肺部浸润,累及多个肺叶和肺段。12例患者的病灶CT征像均表现为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外周带多见,其中8例出现 GGO合并片状实变;10例患者的病灶内伴有局灶性网格影;9例病灶内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发病1周内,CT图像上多表现为多灶性、斑片状、外周分布为主、两肺下叶多见的GGO。疫情爆发期间,如果在CT影像上发现GGO多于实变时,应高度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T检查结果对早期治疗和及时隔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