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CI)后经常产生长期持久的感觉和运动障碍.损伤后的脊髓经历一系列变化,受损伤神经元可能经历死亡、持久萎缩或修复.同时,受损的轴突最初显示出生长反应,但稍后损伤处出现纤维的回缩和回缩球的形成.临床上这类病人的功能康复很差,致残率很高.因而,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SCI后永久性伤残率很高,据美国科技评定办公室1990年估计在北美高于1∶1000人口,在我国据北京地区2002年调查,SCI年发病率为60/100万.目前,大多数科学研究聚焦在损伤脊髓的功能重建,以促进动作和生理功能的恢复.研究发现成年脊髓仍然保持着对于在脊髓发育期指导脊髓形成的信号的粗略反应,假如给以适当刺激,还有很高的可塑性,这就给脊髓再生和功能重建研究奠定了基础,带来了希望.促进再生因素和抑制再生因素的精确平衡是损伤轴突再生的基本原理,因此,促进脊髓再生和重建的各种策略也围绕这一基本原理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