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 页   关 于   联系我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Vol. 36 Issue (5): 228-231    
0
  实习与实训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基于机器人足球平台的工程训练研究
陈雯柏(), 吴细宝, 许晓飞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自动化学院, 北京 100192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d on Robot Soccer
Wenbai CHEN(), Xibao WU, Xiaofei XU
School of Automation,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
全文: PDF(2711 KB)   HTML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为提高工科自动化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基于工程型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提出以机器人足球竞赛为平台的多学科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践教学方案。首先介绍了机器人足球竞赛的相关背景,然后从本科阶段工科教育模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角度,构建了符合“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理念的基于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的工程训练方案,最后对系统方案中关键技术与训练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讨论。机器人足球工程训练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陈雯柏
吴细宝
许晓飞
关键词 机器人足球创新实践工程训练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practice ability and compound quality of students majored in automation,a multidisciplinary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scheme based on robot soccer competition platform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background of robot soccer competition is introduced, then engineering training plan which matches the concept of CDIO based on robot soccer competition system is built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lving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for undergraduates. Finally,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the training Content in the scheme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robot soccer training activities are benefit to improv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robot soccer    innovative practice    engineering training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收稿日期: 2016-05-20      出版日期: 2017-07-10
ZTFLH:  G642.4  
基金资助:北京市教师教学促进-双培计划虚拟教学团队建设PXM2016_014224_000048;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CIT&TCD201404125;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4JG0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陈雯柏(1975-),男,四川广安人,博士,副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机器人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从事人工神经网络、智能机器人方面的教学与科研。Tel.:010-82427155;E-mail:chenwb@bistu.edu.cn

引用本文:   
陈雯柏, 吴细宝, 许晓飞. 基于机器人足球平台的工程训练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5): 228-231.
Wenbai CHEN, Xibao WU, Xiaofei XU.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d on Robot Socc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7, 36(5): 228-231.
链接本文:  
http://www.qk.sjtu.edu.cn/rel/CN/      或      http://www.qk.sjtu.edu.cn/rel/CN/Y2017/V36/I5/228
项目 名称 机器人 场地
尺寸/cm 队员数 尺寸/m
NaroSot 超微机器人足球 4×4×5 5 1.3×0.9 乒乓球
AMiRESot 自主微型机器人足球 11×11 1 1.3×0.9 高尔夫球
AndroSot 仿人形机器人足球 3 2.2×1.8 高尔夫球
MiroSot 微机器人足球 7.5×7.5×7.5 3
5
7
11
1.5×1.3
2.2×1.8
2.8×2.2
4×2.8
高尔夫球
RoboSot 小型机器人足球 15×15×30 3 曲棍球
  FIRA比赛项目的设置
项目 类别 机器人 场地
尺寸/cm 队员数 尺寸/m
类人组 小型组
中型组
大型组
30~60
100~120
130~160
不多于3人
不多于2人
6×4 网球
沙滩手球
中型组 30×30~50×50 2~4 8×6~18×12 5号足球
小型组 直径<18 5 高尔夫球
标准平台组 NAO机器人 5 6×9 曲棍球
  RoboCup比赛项目的设置
  足球机器人比赛场景示意图
  MiroSot工程综合与创新实践训练方案
  MiroSot足球机器人
  控制板平面布置图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视觉系统结构图
  视觉算法流程图
[1] 王树国. 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48-49.
[2] 吴启迪. 发展高等工程教育,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第七次全国高等工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1-2.
doi: 10.3969/j.issn.1001-4233.2006.05.001
[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提升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 166-168.
[4]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1-29.
[5] 高文兵. 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49-50.
do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6.01.11
[6] 秦志强. 论工程教育的科学主导与工程回归[J].高等工程教育究,2005(5):87-90.
[7] 楼建明,鲍淑娣,傅越千.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J]. 实验室探索与研究,2013,32(11): 340-343.
[8] 曹其新,李翠超,张培艳.中国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与内容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 129-131.
[9] 赵逢达, 孔令富, 李贤善. 基于分层结构模型的机器人足球决策系统设计[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7(7): 933-935.
doi: 10.3321/j.issn:0367-6234.2005.07.023
[10] 洪炳熔, 韩学东, 孟伟. 机器人足球比赛研究[J]. 机器人, 2003, 25(4):373-377.
doi: 10.3321/j.issn:1002-0446.2003.04.019
[11] 陈雯柏,曹荣敏,吴细宝. 面向专业认证的工程训练模式与创新体系构建[J]. 计算机教育,2015(19):47-49.
doi: 10.3969/j.issn.1672-5913.2014.19.013
[12]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Z].2015.
[13] 洪炳熔, 刘新宇. 基于视觉的足球机器人系统[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1, 18(1): 1-3.
[14] 廖华丽, 王廷旗, 傅湘国. MiroSot 足球机器人系统的构成分析[J].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2007, 21(2): 32-35.
[15] 王亚良,张烨.基于CDIO的实验项目开发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19-121.
doi: 10.3969/j.issn.1002-4956.2010.02.037
[16] 朱向庆,胡均万.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微型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59-162.
doi: 10.3969/j.issn.1002-4956.2012.11.047
[1] 黄海龙, 周亮. 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5): 165-169.
[2] 郑志军,曹雪璐,陈松茂,项聪. 关于工程训练考试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 36(5): 232-23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版权所有:《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包图1516号    邮编:200030    电话:(86-21)62932952 6293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