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中图分类号: X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167(2017)05-0286-04
收稿日期: 2016-09-18
网络出版日期: 2017-05-20
版权声明: 2017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 所有
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孙建之(1976-),男,山东聊城人,博士,教授,化学化工实验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化学。Tel.:15963372259;E-mail:jianzhisun@163.com
展开
摘要
在地方院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背景下,实验教学在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地方院校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初步探索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框架和建设途径。提出从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教师安全素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建立信息化的试剂管理体系和制定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预案等方面构建实验室安全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保障。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非常复杂,在整合硬件资源、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机制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Abstract
It has become a social consensu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o train applied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hemistr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Based on the main problems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chemistry laboratory, combined with summary and thinking of technology security work in local colleges at the present, the laboratorial safety management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set up the technology security system of laboratory, whose contents contain 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establishing the chemical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ramework and making chemical accident emergency rescue preplan. Creating a laboratory safety culture environment is also necessary, since it has the important sense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For chemical laboratories in a university, safety management connotation is very complex; there are a lot of works waiting to be optimized such as hardware resource integration, emergency mechanism and so on.
Keywords:
在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能力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化学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等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地方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专业素养的必备场所[1],在实践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实验室的使用频率更高、人员流动性更大,化学实验室因其危险因素多,一直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场所。虽然各高校都有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对实验室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但近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事故仍不时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较大的财产损失,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一项热点和难点工作[2-3]。因此,化学实验室只有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化学实验室的不安全因素可分为人和物两部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室在试剂的种类和数量上远远大于其它实验室,在这些试剂中,有些属于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危险化学品,另外,在实验过程也会经常使用高温、高压的各类仪器设备以及各类压缩气体钢瓶等,如果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灼伤等事故。这些“物”所潜伏的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回避。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从“人”的方面考虑,把危险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4]。目前高校各个部门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安全,也制定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配专人管理,易制毒等危险化学品有具体的领用、使用汇总等台帐明细。但由于化学试剂数量大、分布广,因而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目前,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相关部门多次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并且每学期都要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但是安全检查也只是流于形式,既没有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又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难以起到好的效果。虽然逐步建立了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大部分是难以落实,为应付上级检查。很少有人认真研读这些制度,更别说根据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了。另外,本校专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只有1人,数量不足,没有更多的精力对实验室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管控。实验室安全涉及到资产处、后勤处、保卫处、二级学院等多部门交叉管理,遇到问题往往需要协调多个部门解决,既浪费精力又不能及时解决。
一般认为大学教师都具有比较全面的安全知识与防护技能,实际上,虽然大学教师都接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但我国在大学阶段缺乏相应的安全课程,所掌握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基本上是个人实验经验的积累,虽然实用,但有局限性且系统性差,本身的安全素质也有待提高[5]。例如:上课时,实验室的前后两个门都要打开,以便遇到突发事故时及时疏散学生,有些教师只习惯开前面的一个门,经常是上了一学期的实验课,但后面门从未开过。另外,部分教师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有抵触心理和侥幸心理。当教师给学生讲解时,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使学生误认为实验室安全就是几点“注意事项”。
虽然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高校化学实验室实施安全教育,但是由于课时、经费、师资等多种原因,许多地方高校忽略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理念的教育,并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没有独立的安全教育课,使实验课程教学存在安全隐患[6-9]。有的为了应付检查,只在大学一年级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加上一节安全知识,有的甚至流于形式,造成学生的安全知识极度缺乏:有些学生做完一学期的实验,连实验室里最基本的水电开关使用都不清楚。这些虽然听起来是“小儿科”,但的的确确是学生所欠缺的。其实,实验室安全不是僵化的知识,而是灵活的技能,不是让学生记住各个条目,而是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正确地处理。安全知识教育就是安全知识的实际应用。目前,大部分院校采用实验准入制度,即根据安全知识考试成绩来判断能否进入实验室。显然,仅仅根据考试成绩来判断能否进入实验室是不全面的。
随着地方院校逐步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开展科技竞赛活动。这部分学生流动性大,并且有的学生做实验比较随意,认为有些操作按规程进行太麻烦,对实验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指导教师一般只是嘱咐学生做完实验后,关上水、电、门、窗,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竞赛活动用的试剂及仪器设备比实验课更多、更复杂,且实验时间长,有时候只有少数学生做实验,发生危险时没有老师和其他同学及时提醒,由此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另外,有些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专业知识不足,动手能力弱,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及安全知识缺乏导致自我管理能力差,遇到突发事故更容易忙中出错,这些学生更缺乏实验室安全教育[10]。
化学试剂的管理一般可分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非危险试剂的管理两类[11-12]。目前高校各个部门越来越重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一般有单独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制定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且有具体的领用、使用汇总等台帐明细。但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众多,有些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为了使用方便,一般只是把剧毒化学品等放置在危险化学品仓库,许多易燃性、氧化性试剂和其它普通试剂放置在一起,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教学中用量大、种类多的一般是非危险试剂,通常分为院系级试剂库和各实验室两级管理。由于实验用房紧张,这类试剂不能完全做到分类存放管理。试剂的采购,一般是任课教师根据课程需求申报试剂,然后集中采购,由于教师申报的试剂数量偏大,多年积累下来,造成有些试剂3、5年都用不完,不仅造成试剂的闲置,而且在库房紧张的情况下还多占用了库房。这不仅是实验室资源的浪费,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在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今天,实验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从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教师安全素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建立信息化的试剂管理体系和制定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预案等方面构建实验室安全体系。
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实验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安全保障。此外,安全管理体系还从更深的文化层面影响和提高师生们的安全意识和素养[13-14]。完善现有的学校、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室“三级”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并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以实验操作人员作为制度的主体,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实验人员的责任和风险;提供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使实验人员对制度产生切身的体会和理解,只有这样,实验人员才能真正“敬畏”安全管理制度。
任课教师是各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也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安全素质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只有教师本身的安全素质高,才能管理好实验室、教育好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安全技能的训练等多方面入手。对教师来讲,关键是提高安全意识,教师的安全意识包括责任意识、防范意识、警觉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等多种意识。可以参照化工行业,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安全意识的提高,让教师自觉地学习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许多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和研究,目前大部分院校采用的实验准入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必须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大学4年的实践教学全过程,构建三层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独立的实验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理念、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规范操作和防护技能、科技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安全技能。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及安全心理等方面。安全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化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以讲授宏观的安全文化、法规政策、安全知识和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置为主,并进行消防演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这个阶段以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
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点和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规范,相关的实验事故如何预防,一旦发生事故如何处置。使他们明确和牢记,进行化学实验室,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科技竞赛活动中,由于所开展的实验具有探索性和未知性,因此,指导教师在他们进实验室前,需要进行实验室安全再教育,其内容除开放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外,重点是压力容器、高温高压设备、仪器装置等的使用和可能会出现的故障及应对措施。进入实验室后,明确学生应当承担的安全责任,严格要求学生按规范进行操作,防止实验事故发生。另外,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单个学生独自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操作。
由于化学试剂固有的危险性所带来的安全、健康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化学试剂申报,购买,存放,领用,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安全、节约、环保三大原则,建立系统、规范的化学试剂信息化管理系统。
由于有些化学试剂在存放的过程中易挥发,会产生有毒气体等物质,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于实验教学中使用的试剂,由于使用量和种类基本是固定的,每学年所需要的试剂可以集中采购,让试剂公司分学期配送,尽可能降低库存量甚至零库存。并对实验室实行存量控制,在确保实验正常开展情况下,尽量降低实验室存量,降低风险。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试剂库及实验室中的存量试剂,尤其是危险化学品试剂库中的试剂应进行清点,对于那些近几年没有使用,以后也没有计划使用的试剂,或者已经过期的试剂,交给专业的化学危险品处理机构处理。从源头预防和解决潜在的危险。
化学实验室内化学试剂、压力容器、高温高压仪器设备相对集中,潜在风险因素多,存在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而地方院校一般没有建立风险源的动态监管体系,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经验不足,与实验室安全隐患多的状况极不适应,因此,应制定化学实验室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制定化学实验室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各个实验室的不同特点,制定分类的消防、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水电等应急处理办法。为了使预案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应定时对事故模型进行演练,提高师生们处置安全事故的组织协调、配合响应、物资供应、技术支持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安全保障系数。
近几年来,实验中心以构建化学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为重点,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直是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以实验室一线的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实验?”为出发点,构建了人性化的学校、学院(实验中心)、实验室“三级”管理体系。以培养安全意识为重点,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安全素质。以安全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了贯穿大学四年教学全过程的“实验安全知识、实验规范操作和防护技能、综合安全技能”三层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遵循安全、节约、环保三大原则,建立了系统、规范的化学试剂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创办应用型名校的背景下,实践教学在地方院校的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安全就是“1”,没有这个“1”,后边再多的零也等于“零”。地方院校与其他高校相比,在软硬件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这就更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理顺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创建实验室安全文化,构建与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了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高等医学院校化学试剂与药品的管理与实践 [J].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科研实验中会用到管控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而这些化学试剂与药品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隐患,并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本文针对高校化学试剂与药品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从组织机构、责任体系、规章制度、全程监控、教育宣传、应急预案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思路,并围绕控制采购源头、规范申购流程、推进过程监督、强化废液回收方面探讨了全过程管理的措施。
|
[2] |
依法治理高校实验室安全,营造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法治环境 [J].
依法治理实验室安全是现代大学建设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依法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宣传、培训和加强硬件设施、安全文化的建设,构建长效的实验室安全运行机制,营造实验室安全运行和管理的法治环境。
|
[3] |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J].
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硬件建设、机构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经过努力实践,实验室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培训准入机制、安全检查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内涵非常丰富,在整合硬件资源、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机制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实验室安全工作人员,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一定要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4] |
高校化学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3E对策 [J].DOI:10.3969/j.issn.1672-4550.2015.01.06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多、分布部位广、危害大。针对高校化学实验室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借鉴海因里希工业事故预防原则,结合个人实践,总结出化学实验室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3E对策,对提升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性具有借鉴意义。
|
[5] |
安全教育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J]. |
[6] |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思考 [J].DOI:10.3969/j.issn.1002-4956.2014.03.05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安全 教育要坚持长期性、系统性、多样性的原则,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安全教育的途径包括:化学理论教学渗透安全理念;化学实验教学提高 学生规范操作和防护技能;增加课外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建设安全实验环境营造安全氛围;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丰富安全知识。
|
[7] |
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方式的探讨 [J].DOI:10.3969/j.issn.1002-4956.2012.06.060 URL 摘要
介绍台湾清华大学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结合南昌大学在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方面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经验,探讨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方式。提出安全教育和实验教学融为一体的安全教育理念,对实验教学的课前、实验中、课后3个阶段的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
[8] |
“以人为本”建设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 [J].DOI:10.3969/j.issn.1006-7167.2015.07.072 URL 摘要
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育人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现状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内涵,指出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点从构建“以人文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创新实验室安全文化活动载体、提倡学生自我管理以及加强“实验室安全”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着手,设计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路径,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9] |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室安全和文化建设 [J].DOI:10.3969/j.issn.1006-7167.2016.06.06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遵循工程教育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初步探索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框架和文化建设途径.为了达到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能保证学生实验时的绝对安全,安全文化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的目标,从安全设施、安全标志和安全教育等方面构建了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职业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对学生在实验室的活动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评估,建立了全方位展示的阅读文化、深度渗透的记录文化和潜移默化的身份认同文化.
|
[10] |
高校化学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初探 [J]. |
[11] |
高校化学试剂的管理探讨 [J].DOI:10.3969/j.issn.1006-7167.2011.11.05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从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数量大、分布广、学科众多、专业性强,对化学试剂的需求品种繁多。因此,建立、健全从化学试剂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安全、有效、环保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12] |
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J]. |
[13] |
借鉴美国主流高校 EHS 体系建设我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 [J].DOI:10.3866/pku.DXHX2015021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以美国化学类专业排名前30的高等院校的环境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Environment,Health & Safety,简写为EH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整合,从中总结出美国高校EHS管理体系的6个特点;进一步介绍了美国高校EHS管理体系架构的确立与运作.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发展和丰富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是当前最基础性的建设任务之一,以期引起高校管理部门对安全问题的真正重视并落实到行动中.</p>
|
[14] |
浅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J]. |
版权所有:《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包图1516号 邮编:200030 电话:(86-21)62932952 6293287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