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0, Vol. 20 ›› Issue (6): 50-58.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6.006
出版日期:
2020-11-28
发布日期:
2021-10-13
通讯作者:
高岩杰
E-mail:gaoyan@xjtu.edu.cn
基金资助:
GAO Yanjie(), DING Yi, JIANG Yue
Online:
2020-11-28
Published:
2021-10-13
Contact:
GAO Yanjie
E-mail:gaoyan@xjtu.edu.cn
摘要:
情态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话语中尤其重要。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依据,以30篇英美政界人物的电视访谈文本为语料,对采访双方使用的不同情态动词的量值进行人际意义分析,旨在揭示采访双方如何通过不同量值情态词的使用来表达人际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对话双方在情态动词的量值使用上体现了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性,不同量值的情态动词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交际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影响。情态动词的量值不仅表现对话双方的权势地位关系,也表现交际双方的互动关系。本研究为政治话语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中图分类号:
高岩杰, 丁艺, 蒋跃. 英语政治访谈文本中情态量值的人际意义[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6): 50-58.
GAO Yanjie, DING Yi, JIANG Yue. Interpersonal Meanings of the Values of Modal Operators in English Political Interview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0, 20(6): 50-58.
表1
常用情态动词的情态值分类(Halliday 2004)
低值(low) | 中值(median) | 高值(high) | |
---|---|---|---|
肯定式 (positive) | can, may, could,might, dare | will, would,should, is/was to | must, ought to,need, has/had to |
否定式 (negative) | needn't, doesn't/didn't +need to, have to | won't, wouldn't,shouldn't, isn't/wasn't to | mustn't, oughtn't to,can't, couldn't, mayn't, mightn't, hasn't/hadn't to |
[1] | Brown, R. & A. Gilman. 1960. The pronoun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 [A]. T.Sebeok (ed). Style in Language[C]. Cambridge: MIT Press. 253-276. |
[2] | Halliday M.A.K. 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
[3] | Halliday M.A.K. 200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ition)[M]. London: Edward Arnold. |
[4] | Simon-Vandenbergen A.M. 1997. Modal (un)certainty in political discourse: A functional account[J]. Language Sciences 19(4): 341-356. |
[5] | 胡壮麟、张德禄、李战子. 2005.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6] | 黄国文. 2017.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看政治演讲语篇[J]. 外语学刊 (3):7-11. |
[7] | 黄国文. 2018. M. A. K.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生态语言学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5): 31-40. |
[8] | 蒋跃、李璐. 2010. 英文电视访谈节目中模糊语言构建权势关系的分析研究[J]. 外语教学 (1):16-20 |
[9] | 李杰. 2005. 情态的表达与意识形态的体现[J]. 外语学刊 (4):49-55. |
[10] | 李战子. 2000. 情态——从句子到语篇的推广[J]. 外语学刊 (4):7-12. |
[11] | 李战子. 2002. 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2] | 任凯、王振华. 2017.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情态对比研究——以政治新闻语篇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20-26. |
[13] | 施光、辛斌. 2008. 试析美国宪法中的情态系统[J]. 外语学刊 (2):55-59. |
[14] | 王和私、尹丕安、王芙蓉. 2011. 中英文政治演说的情态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38-42. |
[15] | 王红阳、程春松. 2007. 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演讲的情态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5): 21-24. |
[16] | 魏本力. 2005. 情态动词的量值取向[J]. 外语学刊 (4):56-59. |
[17] | 朱士昌. 2002. 情态值——社会人际关系的镜子[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5):117-124. |
[1] | 武建国, 谢思思, 李晶. 政治话语“合法化”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美国政府发布的中美贸易谈判话语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111-122. |
[2] | 陈伟. 习近平重要论述的诗学特征及其翻译:软实力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11): 59-65. |
[3] | 郇昌鹏, 吴灿中. 评价系统:历史、现状与未来[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4): 15-22. |
[4] | 俞碧芳. 跨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言据性及其人际意义[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4): 29-36. |
[5] | 文旭. 政治话语与政治隐喻[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9): 11-16. |
[6] | 曹霞, 孙启耀, 辛丹. 政治演讲语篇责任型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以奥巴马每周演讲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4): 12-17. |
[7] | 张立英. 一个事件,三个文本,三种视角——对六人审判事件三个文本的系统功能视角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13(11): 60-64. |
[8] | 柴同文. 英语的there be构式及其隐喻系统——基于SFG及物性新模式的专题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13(11): 15-20. |
[9] | 杨雪燕;解敏;. 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的互动性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3): 142-148+162. |
[10] | 岳颖;. 学术语篇的介入资源与人际意义构建——基于学习者语篇的个案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7): 30-35+60. |
[11] | 李鸿蕊;.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中语气词“吧”的应用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1): 24-27+62. |
[12] | 陈瑜敏;黄国文;. 马丁的语篇分析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10, 10(10): 19-24+6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