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有如作画,临形摹物绘神,译作不仅应和原作一样是一幅细致工笔画,还要绘出神,描出韵,再现原作的美,因此翻译美学对于文学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以《巴比特》汉译本的审美再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汉译本的赏析对比,从译作“音”、“形”、“意”、“韵”的角度出发,探究文学翻译中实现审美再现的三个手段——“穷其毫末,形神象似”、“择优而从,至善至美”和“诗心画境,译笔生花”,从而为文学翻译的实践及文学翻译作品的赏析提供一些参考。
Lewis, S. 1961. Babbitt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党争胜.2010.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J].外语教学(5):99-100.
姜秋霞.1999.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J].外语与外语教学(12):55-56.
刘宓庆.1986.翻译美学概述[J].外国语(2):46-50.
吕俊.1998.翻译:从文本出发——对等效翻译论的反思[J].外国语(3):34-39.
马萧.2000.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47-51.
毛荣贵.2005.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孙艺风.2004.视角·阐释·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王平.2009.文学翻译审美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肖跃田.2010.文学翻译中灵感思维的认识与体现[J].外语教学(5):106-09.
辛克莱·刘易斯.2002.巴比特(潘庆舲、姚祖培译)[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辛克莱·刘易斯.2006.巴比特(王永年译)[M].北京:作家出版社.
张海榕.2013.辛克莱·刘易斯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N].文艺报-外国文艺(01-14):007.
郑海凌.1998.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J].中国翻译(6):7-8.
朱振武.2006.相似性:文学翻译的审美旨归——从丹·布朗小说的翻译实践看美学理念和翻译思维的互动[J].中国翻译(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