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问鼎诺奖之后,葛浩文的翻译策略引起了中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拟以葛浩文对中国文学作品的题名英译为例探讨葛氏对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运用。在作品题名的翻译处理上,葛浩文实质上采用了归异同用的翻译策略。建立在对原作充分审美把握的基础上,葛浩文在忠实的前提下运用了留、省、增、改等多种译技对原作标题或异化地忠实再现、或归化地叛逆重构,以形意再现、形意增减、甚至形意改写的方式加以再造处理,不仅做到了对原作更好的忠实,使各作品题名既契合原作内容的表达,也更符合异质文化读者的审美习惯。
Goldblatt, Howard. 2002. The Writing Life [N]. The Washington Post (04-28):BW10.
Lawrance, V. 2006.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付鑫鑫. 2011. 葛浩文:没有翻译,我就不能生活[N]. 文汇报(06-14): 008.
龚光明. 2004. 翻译思维学[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郭宇. 2009. 文学翻译是带着枷锁跳舞——对话朱振武[J]. 江南 (6):172-82.
何以怀. 2011. 陈若曦:坚持信念、一生无悔——从她的力作《尹县长》谈起[J]. 华文文学 (4):28-34.
胡安江. 2010.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 中国翻译 (6):10-16.
季进. 2009. 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 当代作家评论 (6):45-56.
孟祥春. 2014. 葛浩文论译者——基于葛浩文讲座与访谈的批评性阐释[J]. 中国翻译 (3):72-77.
史国强. 2013. 葛浩文文学翻译年谱[J]. 东吴学术 (5):103- 23.
史国强. 2013. 葛浩文的“隐”与“不隐”:读英译《丰乳肥臀》[J]. 当代作家评论 (1):76-80.
王志勤、谢天振. 2013.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反思[J]. 学术月刊 (2):21-27.
张耀平. 2005. 拿汉语读、用英文写——谈谈葛浩文的翻译[J]. 中国翻译 (2):75-77.
中华现代汉语词典[Z]. 2007.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朱振武. 2006. 相似性:文学翻译的审美旨归——从丹·布朗小说的翻译实践看美学理念和翻译思维的互动[J]. 中国翻译 (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