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尚有争论。通过对不同理论与实践的回顾,本文支持决定某种课程存在及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需求”,即国家利益、社会需求、个人意愿及职业发展需求与高校自身条件、定位目标的融合统一。通过对这三方需求的内涵分析,本文认为,如何围绕着“需求”这个核心,打破固有观念的束缚,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和眼光,了解科学的语言教育规划框架,并结合高校条件和定位进行自下而上的个性化、多样化和针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改革,是高校课程决策者和大英一线教师急需努力的方向。
The controversy around the target, content and method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is still heated nowadays in China. Through the retrospect of different views and practice,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the fundamental grounds for the existence of College English are demands, i.e. national interest, social and individual demands, plus specific conditions of university. Via the analysis on different demand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university policy makers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break the bondage of inherent thinking mode, establish an overall education concept, and adopt bottom-up approach to build a diversified, personalized and targeted language-in-education system.
Baldauf, R. & R. Kaplan. 2003. Language and Language-in-Education Planning in the Pacific Basin (Language Policy) [M]. Berlin:Springer.
Kaplan, R. & R. Baldauf. 1997. Language Planning From Practice to Theory [M].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Huchinson, T. & A. Waters.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gwood, B. W. & L. A. Gunn. 198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for the Real World [M]. Oxford: OUP
Richards, J.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蔡基刚.2004.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 22-28.
蔡基刚、廖雷朝.2010. 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 外语电化教学(5): 20-26.
蔡基刚.2012. 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4): 1-9.
蔡基刚. 2013. 我国高校大学外语政策调整的范例及其战略意义[J]. 中国大学教学(8): 12-16.
蔡基刚.2014a. 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J]. 外语与外语教学(1): 9-14.
蔡基刚.2014b. 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和大学英语差异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 1-7.
蔡基刚.2014c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J]. 外语教学(3): 40-44.
蔡基刚. 2015. 国际化和英语化——语言政策是一种选择[J]. 外语电化教学(5): 3-9.
陈坚林、顾世民. 2011. 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外语电化教学 (1): 3-8.
程晓堂. 2016. 关于英语课程目标设置依据的思考[J]. 外国语(3):5-7.
范莉、杨枫. 2016. 融合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阐释与实践[J]. 外语教学(6): 47-52.
韩宝成.2012. 重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89-91.
胡开宝、谢丽欣. 2014.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 外语界(3): 12-19.
胡壮麟. 2015. 对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J]. 外语教学(1): 52-55.
胡文仲. 2011.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1): 130-136.
李丽生. 20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施区域性多元外语教育政策的必要性[J]. 中国外语(4): 55-59.
康建刚. 2010. 中国外语规划与政策[J]. 中国电力教育19: 193-195.
李鸿斌、殷世宇、王立松. 2012. 国际化进程中特殊的国家宏观外语需求理论初探[A]. 赵蓉晖(主编).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外语与外语政策[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7-33.
李宇明.2010. 中国语言规划绪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李宇明.2010. 中国外语规划的若干思考[J]. 外国语(1): 2-8.
李宇明. 2013. 领域语言规划试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86-92.
龙芸. 2011.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J]. 外语界(5): 48-55.
鲁子问. 2006. 美国外语政策的国家安全目标对我国的启示[J]. 社会主义研究(3): 115-118.
鲁子问.2012. 外语政策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鲁子问. 2014. 我国当前外语教育改革要议[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8-14.
马晓雷、张韧、江进林. 2013. 学术外语能力层级模型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 外语界 (1): 2-10.
沈骑.2011.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框架建构[J]. 外国语(1): 70-77.
沈骑. 2014. 转型期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追问[J]. 外语电化教学(2): 61-67.
史光孝、赵德杰.2011. 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 山东外语教学(2): 104-108.
施良方. 2009.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束定芳. 2005. 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 外语界(6): 2-7.
束定芳.2013.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培养国际化人才[J]. 外语学刊(6): 90-96.
束定芳. 2015. 外语学术研究应关注应用[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1-5.
束定芳. 2016. 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顶层设计与无形之手[J]. 山东外语教学(4): 26-32.
谭业升.2015. 中国外语教育问题的症结与出路——记“第三届中国外语战略与外语教学改革高层论坛”[J]. 外国语(1): 107-112.
王守仁. 2011. 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 1-5.
王守仁. 2013. 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 外语界(6): 9-22.
王守仁. 2015. 当代中国语境下个性化英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 外语与外语教学 (4): 1-4.
王守仁. 2016. 谈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J]. 外国语(3): 2-4.
王银泉. 2013. 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我国外语教育的若干问题[J]. 中国外语(2): 13-24.
王银泉、王薇、张丽冰. 2016.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J]. 外语教学(5): 42-47.
王哲、李军军. 2010. 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 外语电化教学(5): 3-8.
魏日宁、苏金智. 2011. 中国大城市外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重庆和大连为例[J]. 外语教学与研究(6): 924-933.
文秋芳.2012. 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课程论视角[J]. 外语教学与研究(2): 283-292.
文秋芳. 2013. 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思考与建设[J]. 外语界(6): 14-22.
文秋芳.2014. 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 外语与外语教学(1): 1-8.
吴鼎民、韩雅珺. 2010.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三套车” 框架构建[J]. 外语电化教学(4): 9-13.
殷和素、严启刚. 2011. 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J]. 外语电化教学(1) : 9-14.
杨惠中. 2012.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 293-297.
张珊珊. 2015. 对大学阶段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一点探讨[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 55-58.
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2011. 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 外语研究(5): 11-14.
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 2015. 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J]. 现代外语(1): 93-101.
章木林. 2015. 大学英语教师教材自主情况调查研究[J]. 教育评论(1): 55-58.
周小勇、朱晓映. 2016. 标准驱动的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与评价[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