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当代文学的文化话语变迁
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以西方文学批评范式为主流话语。这种“拿来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学的实际,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值得思考。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开始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对“边缘”与“中心”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的问题和策略。本文尝试跳出西方文学批评的藩篱,运用文化话语研究理论,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具体的批评实践,借鉴文化话语研究提出的“话语”构成要素,以鄂温克族当代文学为研究对象,对鄂温克族当代文学话语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容变迁、话语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重新审视作为“文化话语”的少数民族文学在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网络关系中的意义。
陈珏 . 鄂温克族当代文学的文化话语变迁[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 21(2) : 44 -52 .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4
[1] | 阿里夫·德里克. 1999. 后革命氛围(王宁等译)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 | 阿斯特莉特·埃尔、 冯亚琳. 2012. 文化记忆理论读本(冉媛译)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 | 贝拉·迪克斯. 2012. 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冯悦译)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4] | 陈珏. 2012. 乌热尔图小说《丛林幽幽》话语分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68-72. |
[5] | 杜梅. 2015. 那尼汗的后裔[A]. 中国作家协会编.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鄂温克族卷) [C]. 北京:作家出版社. |
[6] | 费孝通. 2003.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 学术研究(7):31-33. |
[7] | 李岩. 2005. 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
[8] | 罗贝尔·埃斯卡皮. 1987. 文学社会学(王美华、于沛译)[M].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
[9] | 齐格蒙特·鲍曼. 2001. 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 |
[10] | 施旭. 2010. 文化话语研究:探索中国的理论、方法与问题[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1] | 施旭. 2018. 文化话语研究与中国实践[J]. 中国外语(6):1+10-15. |
[12] | 涂志勇. 2008. 悠远的牧歌[A].刘迁. 二十世纪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小说集粹[C]. 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13] | 王明珂. 2016.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4] | 王哲平、 何玲华. 2002.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A].童庆炳、畅广元、梁道礼.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5] | 乌热尔图. 1985. 七叉犄角的公鹿[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
[16] | 乌热尔图. 1987. 乌热尔图小说选[M]. 内蒙古: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7] | 乌热尔图. 1996. 你让我顺水漂流[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
[18] | 乌热尔图. 1997. 不可剥夺的自我阐释权[J]. 读书(2):29-34. |
[19] | 乌热尔图. 2006. 蒙古祖地[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
[20] | 吴鹏、 黄澄澄. 2011. 话语研究视域下的中美轮胎贸易纠纷[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39-45. |
[21] | 姚文放. 2002. “全球性”不等于“世界性”[A]. 童庆炳、畅广元、梁道礼.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