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华, 陆炜, 杨承翌, 项明洁. 血清人衰老关键蛋白1检测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5): 462-465. |
[2] |
董振阳, 贾高臻, 高旭, 许传亮, 杨成华,. 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现况及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2): 195-198. |
[3] |
俞庆宪, 吴云林,. 74例老年进展期胃癌营养状况评估与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6): 620-621. |
[4] |
陈颖, 宁光,. 循环微小RNA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2): 201-204. |
[5] |
刘雷, 郭磊, 王志威, 计骏, 张佳年, 燕敏, 刘炳亚, 朱正纲, 于颖彦,. 新型标志物HAb18G/CD147在大样本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1): 42-46. |
[6] |
周尘飞, 张俊, 朱正纲,.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靶向治疗机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4): 357-361. |
[7] |
何清, 焦洁茹, 魏旭倩, 赵雅洁, 吴方,. 胃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及生存素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1): 74-78. |
[8] |
陈华, 张华, 项明洁, 张志伟, 周文龙, 沈周俊, 黄海峰,. 尿膀胱癌抗原、CYFRA21-1和透明质酸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73-76. |
[9] |
杨蔺, 黄斌, 卢爱国, 范列英,. MG-7、CEA、CA19-9、CA72-4对胃癌辅助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临床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 6(01): 43-45. |
[10] |
陈华, 张华, 项明洁,. 膀胱癌尿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5): 446-448. |
[11] |
徐晶, 金志军,. 肿瘤标志物测定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4(05): 400-402. |
[12] |
陈允硕 ,吴健民.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测的基本原则(建议稿)[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4(03): 239-. |
[13] |
冯波,郑民华,朱正纲,许国旺. RNA修饰核苷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4(03): 240-243. |
[14] |
于颖彦,计骏,刘炳亚,朱正纲,尹浩然,林言箴. 显微数字成像组合组织芯片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4(03): 188-191. |
[15] |
杨蔺,杨鸿林,茅柳娟,姚见儿,陈福祥. 液相蛋白芯片与酶免疫法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的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5): 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