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展开
  •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

网络出版日期: 2009-02-25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IPT-like FD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肝脏IPT-like FDCT患者(40岁男性,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肝脏内有占位性病变)的肿瘤组织进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行EBV转录的核内小RNA(EBER)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肿瘤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界限,中央可见坏死和出血。炎性背景较突出,主要包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肿瘤细胞呈束状、席纹状排列,更多的是散在分布于炎细胞间;瘤细胞呈短梭形,胞质丰富,淡伊红染色,核呈梭形或卵圆形,具有异型性且呈空泡状,可见核仁。免疫表型示,瘤细胞表达CD21、CD35和簇蛋白(clusterin),EBER原位杂交阳性。手术切除肿瘤后随访3个月,患者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IPT-like FDC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

本文引用格式

安晓静, 张正祥, 石群立, 吴波, 马捷, 周航波, 马恒辉, .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 8(01) : 63 -66 . DOI: 10.16150/j.1671-2870.a2105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