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干扰素信号传导相关蛋白和基因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和应用

展开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临床病毒研究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临床病毒研究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临床病毒研究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临床病毒研究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临床病毒研究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临床病毒研究室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网络出版日期: 2004-02-25

摘要

目的:建立α鄄干扰素(IFN鄄α)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自愈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体外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FN鄄α(0、100、1000、10000IU/ml)刺激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IFN活化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鄄3)和γ鄄干扰素活化因子(GAF);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FN诱导抗病毒蛋白MxA、OAS1、PKR的相对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建立了EMSA检测ISGF鄄3和GAF转录蛋白的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准确地检测样本中MxA、OAS1和PKR的表达。结论:建立了IFN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提供依据。

本文引用格式

孔晓飞,张欣欣,张申英,张东华,金根娣,陆志檬 . 干扰素信号传导相关蛋白和基因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和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 3(01) : 16 -20 . DOI: 10.16150/j.1671-2870.a2069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