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展开
  •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上海200025

网络出版日期: 2005-06-25

摘要

目的:了解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启动子区209G→A、245T→G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yrosequencing技术,检测上海地区201名绝经后妇女的OPG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2-4(L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值(BMD)。结果:对OPG基因启动子区209和245位点进行检测共发现GG、GA和AA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66%、29.85%和1.49%。GG型者的腰椎BMD明显高于GA和AA型者,且在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MI)因素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0.968±0.012比0.921±0.018,P<0.05)。结论:OPG基因是在中国绝经后妇女中进行骨量以及骨质疏松危险性研究的有用的遗传学标记。

本文引用格式

孙立昊,刘建民,赵红燕,陈瑛,张连珍,李小英,孔祥银,宁光 . 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 4(03) : 209 -212 . DOI: 10.16150/j.1671-2870.a1889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