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盆地三幕裂陷有序性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刘志峰 ,
  • 杨东升 ,
  • 王升兰 ,
  • 吕玉珍
展开
  •  (1.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4-26

基金资助

 

The Rifting Order of Cenozoic and its Hydrocarbon Source Significance in the Basins of China Offshore

  • Liu Zhi-feng ,
  • Yang Dong-sheng ,
  • Wang Sheng-lan ,
  • Lv Yu-zhen
Expand
  •  (1.CNOOC Rea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028,China;2.CNPC Hangzhou Institude of Ge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

Online published: 2020-04-26

Supported by

 

摘要

中国近海盆地处于滨太平洋构造域,受古太平洋板块、欧亚大陆及印度板块相互作用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开始进入活跃的裂陷造盆期,发生三幕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程度不同和地域不同的裂陷作用,分别为晚白垩世-古新世的第一裂陷幕、始新世的第二裂陷幕和渐新世的第三裂陷幕。从第一至第三裂陷幕,中国近海盆地总体发生“由陆向海、由中部向南北两端”的有序裂陷。第一裂陷幕发生在靠陆一侧的东海盆地台北坳陷、南黄海盆地等;第二裂陷幕向海域方向、向南北两端发生迁移,发生在渤海海域、东海盆地浙东坳陷、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北部湾盆地等;第三裂陷幕继续向海域方向、向南北两端迁移,发生在南海琼东南、莺歌海盆地等,以及渤海渤中坳陷。中国近海盆地裂陷有序性控制了烃源岩发育的有序性,第一裂陷幕裂陷的盆地(坳陷)局部发育湖相烃源岩,第二裂陷幕裂陷的盆地(坳陷)广泛发育湖相烃源岩,第三裂陷幕裂陷的盆地(坳陷)广泛发育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烃源岩发育的有序性控制了油气分布的有序性,第一、第二裂陷幕裂陷的盆地(坳陷),其湖相烃源岩主要生成石油,以找油为主;第三裂陷幕裂陷的盆地(坳陷),其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主要生成天然气,以找气为主。

关键词:  

本文引用格式

刘志峰 , 杨东升 , 王升兰 , 吕玉珍 . 中国近海盆地三幕裂陷有序性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9 , 6(增刊) : 283 .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19.z1.55

Abstract

 

Key word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