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井波, 沈宏华, 许轶明, 任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特点分析及康复疗效[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1): 31-37. |
[2] |
陈燕, 李红鹏, 李诗琪, 张柳, 沈继敏, 李庆云,. 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1例[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6): 379-380. |
[3] |
张姗, 张希龙, 黄茂, 孟自力, 徐靖,.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瞬时血压变异性特点及诱发因素[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5): 303-307. |
[4] |
苏梅, 曹娟, 魏建军, 张希龙,. 三水平和双水平正压通气对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疗效的比较[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4): 230-234. |
[5] |
杭燕萍, 赵明明, 张希龙,.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肺血栓栓塞症[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4): 265-268. |
[6] |
陈宇清, 王铭杰, 朱东, 吕城坚, 陈萍,. 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阻力对呼出气流受限的影响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4): 418-422. |
[7] |
周敏, 张秋蕊,. 呼吸道、肠道微生物菌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及治疗的影响[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3): 246-249. |
[8] |
周艳琼, 张颖. 也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科学性和适切性——兼与蔡基刚教授商榷[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3): 52-60. |
[9] |
欧阳松云,. 从呼吸调控浅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1): 9-12. |
[10] |
何权瀛,. 关于缓慢性心律失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脏起搏的思考与建议[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1): 22-25. |
[11] |
潘集阳, 杨一帆, 李瑽睿,. 失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1): 13-16. |
[12] |
李兵, 王琼, 杨勐航,.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1): 4-8. |
[13] |
沈宏华, 许轶明, 王年, 任蕾, 陈锐,. 体外膈肌起搏对不同体质量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比较[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1): 43-47. |
[14] |
盛维伟, 董艳彬, 金琳羚, 张希龙,.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度与血小板参数相关性的探讨[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1): 35-38. |
[15] |
杨天芸, 刘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难治性哮喘和重症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1): 2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