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15, Vol. 15 ›› Issue (10): 19-24.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5.10.004

• 语言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语言、意向行为与价值变换——“假装”别于“说谎”与“欺骗”的符号学阐释

杜世洪, 查尔斯·皮尔森   

  1.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美国符号学研究所,乔治亚州,30106
  • 发布日期:2020-07-25
  • 作者简介:杜世洪,西南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语言哲学、广义认知语言学。电子邮箱:dushihong2008@126.com查尔斯·皮尔森(Charls Pearson),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退休教授,美国符号学研究所主任,著名符号学家Charles Morris的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皮尔士符号学研究、西方语言哲学。电子邮箱:dr.charls@avillager.org

Language, Intentional Actions, and Transvaluation: A Semiotic Differentiation of Pretending from Lying and Cheating

DU Shihong, Charls Pearson   

  • Published:2020-07-25

摘要: 语言是用来表达意向的。然而,当意向与价值变换发生关系时,人们会对同样的符号交际产生不同的意义解释。经实验观察,发现不同的人会把同一行为认定为“说谎”,或者“欺骗”,或“假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解释差异呢?对于这个问题,皮尔森的“普遍符号语义框架-2000”提供了相应的符号学阐释:同一交际事实中的意向行为存在着三种可能性判断:价值判断、真值判断和效用判断。从符号学阐释角度可以得出结论:“假装”不同于“说谎”和“欺骗”,因为假装接受的是效用判断,说谎接受的是真值判断,而欺骗接受的是价值判断。

关键词: 符号学, 意向行为, 价值变换, 假装, 普遍符号语义框架-2000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