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1, Vol. 21 ›› Issue (1): 38-43.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1.005
出版日期:
2021-02-28
发布日期:
2021-09-30
作者简介:
王寅,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英汉语对比研究。电子邮箱: Online:
2021-02-28
Published:
2021-09-30
摘要:
后现代哲学大力倡导多元论,我们据此在体认语言学中提出了“象豹观”,拟为汉语中两个成语“盲人摸象”和“窥斑见豹”平反。它们原来多用作贬义,却道出了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我们常常是通过局部观察来识得整体的,人类永远走在以“转喻性方式(部代整)”认识世界的旅途之上。语言研究也是如此,学者们常基于某一立场,从某一视角来论述语言的某一性质,才有了如此多的语言理论和学派。这说明学人总是依据“多元论”和“象豹观”来认识和研究语言。
中图分类号:
王寅. 体认语言学的象豹观与语言研究的多元化[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1): 38-43.
Yin WANG. The View of Elephant and Leopard in 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Pluralism in Linguistics Research[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1, 21(1): 38-43.
[1] | Bunnin N.& 余纪元. 2001. 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Z].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 | Cobb J. 2001. Postmodernism and Public Policy: Reframing Religion, Culture, Education, Sexuality, Class, Race, Politics, and the Economy[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3] | Deleuze G. 1994. Difference and Repetition (trans. by P. Patton)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4] | Feyerabend P. K. 1975/2007. 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周昌忠译)[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5] | Griffin D. R., P. Ochs, M. P. Ford, P.A.Y. Gunter& J. B. Cobb. 2002. 超越解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鲍世斌等译)[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
[6] | Heidegger M. 1950/2004. 林中路(孙周兴译)[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7] | Lakoff G. & M.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8] | Lakoff G.& M. Johnson. 1999.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s. |
[9] | 程志民. 2005. 后现代哲学思潮概论[M]. 北京: 华夏翰林出版社. |
[10] | 胡壮麟. 2012. 人·语言·存在——五问海德格尔语言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 (6):803-814. |
[11] | 黄昌宁. 1994. 语言串理论[J]. 语言文字应用 (3):99-104. |
[12] | 廖光蓉. 2019. 体认语言学观照下的汉语语义组构超常及其典型性[J]. 中国外语 (6):34-43. |
[13] | 雷卿. 2019. 体认视角下指类句的外延内涵分析[J]. 中国外语 (5):44-49. |
[14] | 刘乃仲. 2001. 关于“打碎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一文的几点疑问[J]. 中国语文 (6):555-557. |
[15] | 刘云飞. 2019.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致使类兼语构式的概念套叠研究[J]. 外国语文 (6):15-21. |
[16] | 陆俭明. 2002. 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J]. 中国语文 (4):317-325. |
[17] | 马庆株. 1983. 现代汉语的双宾构式[A]. 林涛主编.语言学论丛第十辑[C]. 北京:商务印书馆. 166-197. |
[18] | 马庆株. 1995. 多重定名结构中形容词的类别和次序[J]. 中国语文 (5):357-366. |
[19] | 彭志斌. 2019. 体认语言学的后现代哲学渊源再探[J]. 外国语文 (6):30-37. |
[20] | 钱冠连. 2019. 论王寅之路[J]. 当代外语研究 (3):18-21. |
[21] | 帖依、 覃修桂. 2019.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的名词谓语句研究:构式界定与认知动因[J]. 外国语文 (6):22-29. |
[22] | 王铭玉. 2019. 精深治学同大道志同道合谱芳华——我与王寅先生的忘年之交[J]. 当代外语研究 (3):25-30. |
[23] | 王宁. 2019. 后现代主义之后[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4] | 王寅. 2001.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5] | 王寅、 王天翼. 2009. “吃他三个苹果”构式新解:传承整合法[J]. 中国外语 (4):22-30. |
[26] | 王寅. 2011. 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7] | 王寅. 2012. 后现代哲学的转向与超越——特征与评价[J]. 当代外语研究 (5):5-21. |
[28] | 王寅. 2014. 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J]. 外国语文 (6):61-67. |
[29] | 王寅. 2019a. 西哲第四转向的后现代思潮——探索世界人文社科之前沿[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30] | 王寅. 2019b. 外国语言学研究70年之一瞥[J]. 语言教育 (4):30-35. |
[31] | 王治河. 2006. 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增补本)[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2] | 魏在江. 2019.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汉语成语的转语机制研究[J]. 中国外语 (6):26-33. |
[33] | 邢福义. 1995. 小句中枢说[J]. 中国语文 (6):2-30. |
[34] | 熊学亮、 杨子. 2008. “V+NP+NP”结构的语用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6):1-3. |
[35] | 徐杰. 1999.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J]. 中国语文 (3):185-191. |
[36] | 徐通锵. 1991. 语义句法刍议[J]. 语言教学与研究 (3):38-62. |
[37] | 杨枫. 2019. 学者的光芒与锋芒[J]. 当代外语研究 (3):1-2. |
[38] | 袁毓林. 2002. 无指代词“他”的句法语义功能[A]. 语法研究与探索(12)[C]. 北京: 商务印书馆. 44-64. |
[39] | 张克定. 2019. 体认原则及体认者、现实和语言的相互关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6):71-80. |
[40] | 张克定. 2020. 抽象位移事件的体认性和语言编码[J]. 语言教育 (1):33-39. |
[41] | 赵永峰. 2019a. 体认语言学视阈下的语言主体间性研究——以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变迁为例[J]. 中国外语 2019(6):50-56. |
[42] | 赵永峰. 2019b. 身体·体验·认知:语言主体间性建构研究——以英语人称代词为例[J]. 外国语文 (6):8-14. |
[43] | 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 | 李洪儒. 从哲学史角度看体认语言学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体认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研究之二[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40-48. |
[2] | 刘辰诞, 陈晓燕. 体认参照点视角下形容词谓语句复合体的生成与限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05-116. |
[3] | 王寅. 认知语言学和体认语言学可望再度领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83-92. |
[4] | 王治河, 张学涛, 张桂丹. 第二次启蒙视域下的有机语言学与体认语言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93-104. |
[5] | 王寅. 像似性十辩——体认语言学的像似观新解[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1): 57-66. |
[6] | 胡壮麟.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结合——纪念许国璋先生诞辰100周年[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11): 2-5. |
[7] | 李维屏. 多元价值背景下的学术精神与英美文学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3): 1-4. |
[8] | 王正胜. 国际化、本地化、全球化——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1): 31-35. |
[9] | 王寅;. 后现代哲学的转向与超越——特征与评价[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5): 5-11+7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