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1, Vol. 21 ›› Issue (4): 50-61.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4.007
出版日期:
2021-08-28
发布日期:
2021-10-19
作者简介:
倪秀华,博士,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翻译史。电子邮箱: 基金资助:
Online:
2021-08-28
Published:
2021-10-19
摘要: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以激昂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基调,书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进程,展现中国人民实践革命理想的心路历程,不仅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成为广为传颂的畅销书,而且还被广泛译介到海外。本文从翻译发起方入手,梳理红色经典作品的翻译、发行和传播路径,以及多样化的翻译效果,以期展示红色经典强大的域外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
倪秀华, 李启辉. 1949~1966年红色经典的翻译与海外传播[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50-61.
[1] | Chesterman A. 1998. Causes, translations, effects[J]. Target (2):201-230. |
[2] | Chesterman A. 2007. Bridge concepts in translation sociology[A]. M.Wolf & A.Fukari(eds.). Constructing a Sociology of Translation[C].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 Co. 171-183. |
[3] | Day T. 2010. Still stuck in the mud: Imagining world literature during the cold war in Indonesia and Vietnam [A]. In T. Day & H. T. L. Maya (eds.). Cultures at War: The Cold War and Cultural Expression in Southeast Asia[C]. SEAP: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31-169. |
[4] | Glissant é. 1997. Poetics of Relation [orig. Poétique de la Relation] (trans. by Betsy Wing)[M].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
[5] | Lambert J. 2007. The language of university and the idea of language management: Before and beyond national languages. A position paper [A]. In A. Boonen & W. Van Petegem (eds.). European Networking and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The EuroPace Approach[C]. Antwerp: Garant. 198-215. |
[6] | Liu H.2011. China and the Shaping of Indonesia, 1949-1965 [M]. Singapore: NUS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Kyoto University Press. |
[7] | Passin H. 1963. China’s Cultural Diplomacy[M]. New York: F.A. Praeger. |
[8] | 办公室通联组. 1954. 外国读者对于我社出版的图书的意见[J]. 业务简报(内部刊物)(18):8-15. |
[9] | 曹莉莉. 2017. 《林海雪原》及其改编作品在海外的传播研究[D].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 |
[10] | 戴延年、 陈日浓. 1999. 中国外文局五十年大事记[C]. 北京: 新星出版社. |
[11] | 对外文化联络局. 1955. 人民民主国家翻译出版之我国书籍[C]. 北京: 对外文化联络局. |
[12] | 何明星. 2010. 新中国书刊海外发行传播60年(1949-2009)[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
[13] | 何明星. 2018. 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影响效果评估研究:以《白毛女》等十部作品为例[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
[14] | 何明星. 2012. 《暴风骤雨》英文版在海外的传播[J]. 出版广角(10):18-20. |
[15] | 贾岩. 2016. 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在印度的译介与接受初探[A].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编编. 东方语言文化论丛(第35卷)[C]. 广州: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422-432. |
[16] | 刘江凯. 2010. 西洋镜下看戏--中国当代戏剧的英译[J].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4):16-20. |
[17] | 刘宏. 2001. 写在“民族寓言”以外:中国与印尼左翼文学运动[J]. 文艺理论与批评(2):45-54. |
[18] | 刘云祥. 20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研究[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84-92. |
[19] | 迈克尔·戈茨. 1983. 西方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尹慧珉译)[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209-224. |
[20] | 倪秀华. 2018.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J]. 翻译界(2):35-50,151. |
[21] | 倪秀华. 2021. 中国文学对外翻译研究(1949-1966)[M]. 广州: 广州出版社. |
[22] | 任东升、 高玉霞. 2015. 国家翻译实践初探[J]. 中国外语(4):92-97,103. |
[23] | 山田晃三. 2007. 《白毛女》在日本[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4] | 宋绍香. 2013. 丁玲作品在俄苏:译介、研究及评价[J]. 现代中文学刊(4):89-93. |
[25] | 唐梅. 1959. 中国文学在国外[J]. 文艺报(19-20):85-88. |
[26] | 周东元、 亓文公. 1999. 中国外文局五十年史料选编编(1)[M]. 北京: 新星出版社. |
[27] |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史料编写组. 1989.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40周年纪念文集--史论集[C]. 北京: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
[28] | 《中国文学》编译部. 1953. 《中国文学》在国外的反应[J]. 业务简报(内部刊物)(10):8-10. |
[1] | 田璐, 刘泽权. 少儿科普图画书翻译的知识认同与多模态叙事:以《神奇校车》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40-147. |
[2] | 黄友义. 开办翻译专博——高校翻译专业教育发展新机遇[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7-21. |
[3] | 穆雷, 刘馨媛. 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22-29. |
[4] | 詹成.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的口述影像研究:范式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30-36,45. |
[5] | 李娟娟, 任文. 知识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化回译与知识反哺——以高居翰中国绘画史著述中amateur painters的回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46-54. |
[6] | 胡安江. 知识考古、话语重构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2-21. |
[7] | 宋菁. 近代翻译场域中的资本运作——翻译家马君武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20-128. |
[8] | 张潆洁, 朱玉犇. 多维视角下的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兼评第二届“国家翻译能力: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55-160. |
[9] | 喻旭东, 傅敬民. 翻译知识的三重形态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22-30. |
[10] | 潘艳艳. 知识翻译学与认知翻译学的关系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31-39. |
[11] | 袁丽梅. 知识翻译学的理论立场与批评视角——由知识翻译学中的“知识”说起[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13-21. |
[12] | 缪蓬. 晚清民国“病毒”知识的翻译与引介:知识翻译学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22-32. |
[13] | 王洪涛. 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英译与传播现状考察——基于英、美、澳三国问卷调查的分析与解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33-45. |
[14] | 汪宝荣, 刘涛. 基于受众反应的电游视听翻译探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46-57. |
[15] | 曾艳兵. “一次漫长的注视”——评施塔赫的《卡夫卡传》[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5-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