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15, Vol. 15 ›› Issue (08): 37-42.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5.08.007
常海潮
出版日期:2015-08-28
发布日期:2020-07-25
作者简介:常海潮,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育。电子邮箱:changhaichao1969@163.com
基金资助:CHANG Haichao
Online:2015-08-28
Published:2020-07-25
摘要: 对中国当代21位英语教育名家的叙事考查表明,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大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来发展和提高英语能力,其理据是:(1)文学作品以其丰富多彩的语言和百科知识为英语学习提供语言语境;(2)文学作品以其题材的多样性引发学习者的阅读意愿,调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从而激活英语学习的内部语境;(3)阅读相伴、写作相随的阅读方法能够弥补英语学习外部语境的缺失。英语文学作品阅读以知识因素为引领,以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为双翼,以培养英语语感、增强学习后劲为目的,是中国学生英语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常海潮. 中国学生英语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基于中国当代英语教育名家叙事的考查[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8): 37-42.
CHANG Haichao. Sustainabl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A Narrative Review Based on Contemporary Distinguished English Educator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15, 15(08): 37-42.
| Bachman, L. F. 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chman, L. F. & A. S. Palmer. 1996.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chman, L.F. & A. S. Palmer. 2010. Language Assessment in Practic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omsky, N.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 Cambridge: MIT Press. Chomsky, N. 1980.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Ellis, R.1994.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戴炜栋.2005.风雨沧桑四十年——英语教学往事谈[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38-45. 董亚芬.2005.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9-38. 范存忠.1998.练好基本功扩大知识面[A].陈羽伦.识途篇——专家、学者、教授谈英语学习[C].北京:商务印书馆.246-49.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桂诗春.1988.应用语言学与我[A].李良佑、刘犁.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22-42. 胡名扬.2005.外语学习和教学往事谈[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4-108. 黄源深.2005.多读多写——英语学习谈[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29-37. 黄源深.2006.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英语教学谈之一[J].外语界(4):63-66. 刘炳善.2005.英语学习:回忆与感想[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55-67. 刘润清.2005.漫长的学习道路[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14-28. 陆谷孙.2005.勤则不匮[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59-63. 陆佩弦.1998.回忆自己学习英语的经过[A].陈羽伦.识途篇——专家、学者、教授谈英语学习[C].北京:商务印书馆.1-7. 秦秀白.2005.不解之缘苦斗人生[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64-72. 孙骊.2005.回忆我学习英语的过程[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18-36. 陶洁.2005.学习英语的点滴回忆[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74-84. 王初明.2010.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初明.2011.外语学习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4):540-49. 王初明.2012.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5):2-7. 王佐良.1998.谈读书[A].陈羽伦.识途篇——专家、学者、教授谈英语学习[C].北京:商务印书馆.78-81. 许国璋.1988.回忆学生时代[A].李良佑、刘犁.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88-98. 杨宪益.1998.回顾我过去学习英语的经历[A].陈羽伦.识途篇——专家、学者、教授谈英语学习[C].北京:商务印书馆.18-21. 杨周翰.1988.饮水思源:我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学的经历[A].李良佑、刘犁.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08. 章振邦.2005.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8-18. 赵世开.2005.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A].束定芳、张逸岗.外语教育往事谈——外语名家与外语学习[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9-49.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7.大学英语教学要求[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1] | 刘建军. “新文科”还是“新学科”?——兼论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3(3): 21-28. |
| [2] | 曲卫国, 陈流芳. 提振人文精神还能靠人文学科吗?[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446(2): 23-30. |
| [3] | 杨敏;侍怡君;. 基于文化与功能视角的英语教材评价框架构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03): 57-67. |
| [4] | 武建国;张赢月;郝美丽;. 功能语境重构与商业读物的翻译——以The Four: The Hidden DNA of Amazon,Apple,Facebook,and Google的汉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03): 120-128. |
| [5] | 周艳琼, 张颖. 也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科学性和适切性——兼与蔡基刚教授商榷[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3): 52-60. |
| [6] | 薛小姣, 王小楠, 周卫京. 中国英语学习者/l/-/r/产出的可理解度[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2): 44-56. |
| [7] | 杨雅平. 日常语言哲学的浴火重生[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1): 97-105. |
| [8] | 任文;. 新时代语境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再探究:问题与出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92-98. |
| [9] | 冯莉;严明;. 面向英语教师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应用可行性调查——问题与对策[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5): 50-56. |
| [10] | 王华;.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评[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5): 57-61+72. |
| [11] | 邹绍艳;潘鸣威;.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写作能力构念界定[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5): 62-72+109. |
| [12] | 梁晓波;. 国防部新闻发布话语的情感因素[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4): 34-39+48+108. |
| [13] | 周统权, 周思若. 从语言加工的预期性到定中结构加工的预期性[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2): 18-24. |
| [14] | 崔艳秋, 黄小蓉. 语境因素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3): 84-89. |
| [15] | 周祥;刘龙根;. “知之”为“不知”?——知识语句语境敏感性实证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5): 32-38+94.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