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0, Vol. 20 ›› Issue (1): 31-35.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1.005
出版日期:
2020-01-28
发布日期:
2020-01-25
作者简介:
黄忠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汉外对比。电子邮箱: Online:
2020-01-28
Published:
2020-01-25
摘要:
外文或有三义。在外文分支学科扩大的当下和新文科语境下,中国外文学科致力于从中国视角研究外国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与翻译,其终极目标以服务国家意识为旨归。包括外文学科的人文科学虽含“科学”二字,却并非严格的科学,它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存在诸多区别。
中图分类号:
黄忠廉. 外文研究之目标与属性[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1): 31-35.
HUNAG Zhonglian. The Goal and Nature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0, 20(1): 31-35.
表2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 | ||
---|---|---|
语 言 学 | 普通语言学 | 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词汇学、语用学、方言学、修辞学、文字学、语源学、普通语言学其他学科 |
比较语言学 | 历史比较语言学、类型比较语言学、双语对比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其他学科 | |
语言地理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 | ||
应用语言学 | 语言教学、话语语言学、实验语音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翻译学、应用语言学其他学科 | |
汉语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 ||
外国语言 | 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希腊语、日语等、外国语言其他学科 | |
语言学其他学科 | ||
文 学 | 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比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各体文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 |
世界文学史 | 古代世界文学史、中世纪世界文学史、近代世界文学史、现代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其他学科 | |
东方文学 | 印度文学、日本文学、东方文学其他学科 | |
俄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美国文学、北欧文学、东欧文学、拉美文学、非洲文学、大洋洲文学、文学其他学科 | ||
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体育科学、统计学 |
[1] | 范国睿. 2011. 走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青年朋友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代丛书序)[A]. 怎样做好一项研究--小规模社会研究指南 (登斯库姆、陶保平译)[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 | 高文兵等. 2015. 跨学科协同教育研究:多学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3] | 黄忠廉. 2012. 中国“外语”源流考[J]. 中国外语(2): 34-40. |
[4] | 蒋逸民. 2011. 社会科学方法论[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
[5] | 李小均. 2008. 从“外国语文学系”到“外国语学院”[J]. 读书(9): 48-51. |
[6] | 乔晓春. 2017. 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7] | 朱红文. 2011. 人文社会科学导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1] | 王俊菊, 魏鲁鸿. 外语教育视野下的国家意识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68-75. |
[2] | 徐锦芬, 刘文波. 国家安全视域下外语教材建设的内涵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73-79. |
[3] | 严世清.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科技术语技术性与人文性的意义进化论解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4): 55-65. |
[4] | 黄忠廉. 外文探究之道举略[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2): 48-51. |
[5] | 龚晓斌. 英语专业就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吗?——兼谈英语专业的“大文学”视野[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3): 61-69. |
[6] | 彭宣维, 于丽. 本科生普通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解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2): 29-33. |
[7] | 梁瑞清. 隐喻的现象论解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6): 77-83. |
[8] | 王爱华. 意义整体论的存在论问题[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6): 91-97. |
[9] | 叶兴国.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5): 1-6. |
[10] | 包通法. “一体三环”译学知性体系的哲学认识构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2): 17-20. |
[11] | 杨全红. 谁在“偏离”与“迷失”?——从他人对贾公彦有关疏之诠释及评价说起[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2): 30-34. |
[12] | 夏纪梅;. 外语教育的学科属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11): 43-45+78. |
[13] | 陈大亮;. 属性二元论与诗的意象[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8): 7-11+76. |
[14] | 李淑静;. 通感的心智“通道”[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8): 17-20+76. |
[15] | 文旭;. 主持人语[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2): 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