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现状表明,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教育存在“重规模、轻质量”,“重科研、轻教学”,“重套路、轻思辨”,“重专业、轻通识”(简称“四重四轻”问题)的人才培养问题。“四重四轻”问题极大束缚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发展。为解决“四重四轻”问题,本文基于“全人教育”理念,构建“通德通识、博雅精专”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全人”培养模式,认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需控制“入口”,重视培养环节,监控“出口”,主张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实践平台和评价体系等维度进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人才质量监控长效机制。
Forbes, S. H. 2003. Holistic Education: Its Nature and Intellectual Precedents [M]. Brandon: The Foundations for Education Renewal.
Gambrill, E. & L. Gibbs. 2017. Critical Thinking for Helping Professionals: A Skills-based Workbook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杜占元.2014.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促进质量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11):4-7.
胡文仲.2014.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1):111-117.
黄源深.2010.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中国外语(1):11-16.
靳诺.2017.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优秀人才[N].光明日报(04-10):01.
刘润清.2014.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育科研[J].当代外语研究(7):1-6.
刘延东.2012.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10):3-9.
刘延东.2015.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1-6.
彭青龙.2016.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学校标准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109-117.
沈少博.2017.“双一流”目标下研究生考核淘汰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7):7-9.
时广军. 2017.博士招生“申请制”:动因、价值及改进——供给侧改革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5):18-23.
孙玉华.2008.改革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浅见[J].中国高等教育(2):47-49.
孙有中.2011.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3):49-58.
孙有中.2015.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1,23.
束定芳.2017.社会需求与外语学科建设[J].中国外语(1):22-25.
王雪梅.2015.我国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现状调研[J].中国外语(3):64-72.
文秋芳.2010.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5):350-355.
文秋芳.2014.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1):118-126.
魏清.2012.全人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文旭.2013.以“思”为基础的外语教育思想[J].当代外语研究(1):34-39.
文旭.2014.教单科,育全人——论专业外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J].中国外语教育(3):12-19.
文旭.2016.全人教育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18-120.
文旭、夏云.2014.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界(5):76-82.
谢安邦、张东海.2007.全人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11):48-52.
谢安邦、张东海.2011.全人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飞.2017.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本分[J].中国高教研究(5):29-33.
杨甜、文旭.2017.从“自由”到“全人”——美国大学育人理念的嬗变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50-56.
张绍杰、杨忠.2009.外语学科博士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1):4-8.
张绍杰.2010.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元目标取向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对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中国外语(3):4-9.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