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11, Vol. 10 ›› Issue (04): 367-370.doi: 10.16150/j.1671-2870.a1355
张青霞, 李晓,
出版日期:2011-08-25
									
				
											发布日期:2011-08-25
									
			
Online:2011-08-25
									
				
											Published:2011-08-25
									
			摘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紊乱的异质组群,以外周血细胞减少、发育异常和易于向白血病转化为特点。MDS的发生是个多步骤过程.干细胞水平的突变导致了遗传不稳定的细胞出现克隆性改变,并逐渐形成增殖优势。40%~70%的MDS患者可检出重现性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为通过标准核型分析或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定位被恶性克隆累及的细胞水平提供了可能。目前,对于MDS异常克隆起源于细胞分化哪一阶段尚无定论,国内外很多
张青霞, 李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克隆起源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4): 367-370.
| [1] | 许晓倩, 卿恺, 张苏江.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的诊治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6): 515-521. | 
| [2] | 曹红刚, 苏媛, 赵强, 薛锋, 汉英, 王存邦, 白海, 吴涛. 肝炎相关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6): 579-581. | 
| [3] | 王柔嘉, 常春康. 调节性T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2): 221-224. | 
| [4] | . 三维平衡稳态自由进动磁共振成像序列在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45-150. | 
| [5] | 叶成林, 姚永华, 陈真, 贾麟. 骨髓活检塑胶包埋在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77-181. | 
| [6] | 吴凌云, 常春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治最新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23-629. | 
| [7] | 杜云志, 冯菁华, 常春康. 二代测序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应用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85-671. | 
| [8] | 宋丹丹, 常春康, 郭娟, 许峰, 赵佑山, 吴凌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巨噬细胞百分比异常及其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439-443. | 
| [9] | 师蕾, 常春康.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1): 123-126. | 
| [10] | 汪萍, 沈立松, 张冬青. 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认识[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5): 477-483. | 
| [11] | 肖志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45-549. | 
| [12] | 赵智刚, 王金焕. 骨髓微环境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作用及相关机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50-555. | 
| [13] | 宋陆茜, 常春康. 二代测序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56-560. | 
| [14] | 肖超, 常春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铁过载诊断和铁螯合治疗[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61-566. | 
| [15] | 杨丽艳, 王化泉.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67-572.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