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2, Vol. 1 ›› Issue (04): 63-65.doi: 10.16150/j.1671-2870.a0201
鄢盛恺
出版日期:
2002-08-25
发布日期:
2002-08-25
Online:
2002-08-25
Published:
2002-08-25
鄢盛恺.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04): 63-65.
[1] | 吴洁, 冯媛媛, 任妍, 曹久妹. 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龄老年人群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及相应诊断模型的建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2): 201-206. |
[2] | 张舒, 王露露, 孙璟, 江石湖.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68-671. |
[3] | 王媛媛, 范秋灵. 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肾脏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3): 353-359. |
[4] | 杜坤, 杨喜, 卞炳贤, 任懿倩, 张广慧. 血清presepsin(sCD14-ST)、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介细胞素-6诊断血流细菌感染的诊断性能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5): 581-585. |
[5] | 陆世娟, 尚庆毅, 蒋志红, 陈同排, 张小庆. IP-10联合PCT和hs-CRP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3): 304-307. |
[6] | 何晶晶, 张雁, 周玉珍, 刘景瑶, 赵冬梅, 郑遵荣.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动态监测在人急性布鲁杆菌病诊疗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6): 617-621. |
[7] | 王琳琳, 祝程诚, 张庆五, 陈婷, 吴舜. 血清PCT、IL-6、CRP水平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5): 532-536. |
[8] | 王芳, 章安迪,. 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3): 280-282. |
[9] | 陆子贇, 彭怡倩, 应春妹,.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估[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2): 157-159. |
[10] | 许庆玲, 杨肖波, 吴超, 唐陈月, 俞丽芬,. 上海冠心病患者结肠直肠腺瘤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1): 47-52. |
[11] | 陈炽华, 严福华,.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近况[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5): 468-472. |
[12] | 权薇薇, 徐志红, 陆国平, 李英梅, 袁鑅, 沈越, 戚文航,.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缺血的心磁图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267-269. |
[13] | 罗晓颖, 权薇薇, 许燕, 张风如, 吴立群, 戚文航,. C反应蛋白与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219-222. |
[14] | 熊伟昕, 陆林, 陶蓉,. 两种方法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257-261. |
[15] | 万颖蕾, 李文静, 项明洁,.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2): 190-19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