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银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431-436. |
[2] |
胡静静, 吕海伟, 荀静娜, 沈银忠, 刘莉, 卢洪洲. 2012年至2021年上海市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菌种分布特征[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450-455. |
[3] |
陈长强, 孟俊, 金佩佩, 戴菁. 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检测工作的实践和探索[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2): 143-149. |
[4] |
颜佳扬, 赵婧雅, 张静, 瞿介明. 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中核酸检测与影像学检查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1): 1-3. |
[5] |
叶蕾, 李浩榕.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分子鉴别诊断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4): 334-338. |
[6] |
杜云志, 冯菁华, 常春康. 二代测序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应用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85-671. |
[7] |
程齐俭, 陈聆, 杜威, 柳亚慧, 杨华, 肖和平, 时国朝. 首次复治肺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与rpoB基因RRDR突变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6): 635-639. |
[8] |
何梅芳, 刘健红, 陈春华, 申红玉.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ELIS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在痰菌阴性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比较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5): 586-589. |
[9] |
李牛, 王剑. 精准医学时代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2): 136-140. |
[10] |
张桂红, 夏前林, 单孟林, 郑江花. TSPOT.TB在HIV感染/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4): 404-408. |
[11] |
孙勤, 肖和平,.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子检测方法的新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5): 464-467. |
[12] |
潘卫,. 结核血清学诊断的现状与挑战[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1): 6-9. |
[13] |
刘莉, 卢洪洲,.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及治疗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1): 22-26. |
[14] |
朱雄增,. 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1): 34-38. |
[15] |
应建明, 邱田,. 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的规范化检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6): 591-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