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8, Vol. 7 ›› Issue (01): 110-113.doi: 10.16150/j.1671-2870.a2290
陈胜良,
出版日期:
2008-02-25
发布日期:
2008-02-25
Online:
2008-02-25
Published:
2008-02-25
摘要: 近年,随着现代科技和内镜技术的发展,小肠这一消化道最后的诊断"盲区"逐渐不复存在,小肠器质性和功能性紊乱的诊断率大幅提升。然而,小肠功能紊乱的检查和评估手段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仍相对滞后。随着小肠功能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其相关发病机制研究逐渐深入,特别是
陈胜良,. 小肠测压评价动力紊乱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110-113.
[1] | 常蕊, 徐嘉旭, 董海鹏, 吴梦雄, 赵雪松, 缪飞, 严福华. CT能谱成像在小肠克恩罗恩病活动度评估中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4): 432-435. |
[2] | 忻笑容, 陈平, 罗方秀, 吴云林. 嗜酸粒细胞性肠炎并发小肠穿孔一例[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5): 590-592. |
[3] | 姜美娇, 詹维伟, 陈慧, 徐瑞云, 杨志芳, 刘娟. 女性低位肠道肿瘤的超声误诊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1): 109-113. |
[4] | 窦娅芳, 解骞, 唐颖, 朱全东, 祝瑞江, 梁宗辉,. 15例小肠肿瘤性病变256层多排螺旋CT的诊断应用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5): 481-486. |
[5] | 赵丹瑜, 俞丽芬, 钟捷, 李霞, 许慈, 谭继宏,. XAF1基因及蛋白在局灶性小肠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5): 453-456. |
[6] | 张飞功, 刘瑞, 陈丹磊,. 41例小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3): 337-339. |
[7] | 戈之铮, 卫炜,. 重视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1-2. |
[8] | 唐永华, 陈克敏, 钟捷, 吴志远, 朱晖, 缪飞,.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42-46. |
[9] | 袁菲, 吴华成, 高亚博,. 30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病理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30-33. |
[10] | 陈克敏, 朱晖, 唐永华, 董海鹏,. 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38-41. |
[11] | 孙璟, 谢茹燕, 江石湖,. 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117-120. |
[12] | 厉有名, 张冰凌,.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研究现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9-11. |
[13] | 李晓波,. 小肠消化吸收功能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114-116. |
[14] | 陈晓宇,. 吸收障碍患者小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特点[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19-22. |
[15] | 徐肇敏,. 小肠不完全梗阻患者的内镜检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1): 16-1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