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彤, 王鑫. 心房颤动预后不良风险的评估策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6): 555-558. |
[2] |
罗晓颖, 许燕, 张建盛, 吴立群, 戚文航. 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价值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3): 303-307. |
[3] |
王晨琛, 杨文波, 华玮, 陈晔芬, 苏秀秀, 龚俊世, 方跃华. 左心耳解剖形态、功能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51-156. |
[4] |
胡荣郭, 庞德芳, 黄澍, 沈振坤, 陈玮, 杨育伟, 来小音, 朱玮, 吴菲菲, 计海峰, 吴大玉, 江梅, 孙家兰, 李龙宣.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miRNAs水平与房颤发生间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1): 98-103. |
[5] |
黄红漫, 查爽英, 刘新兵, 柏晓松, 冯六六. 超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观察[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5): 513-516. |
[6] |
刘兴鹏, 廖文凯,. 心房颤动的驱动机制认识[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197-200. |
[7] |
吴立群,. 心房颤动的现代诊断及导管消融治疗进展认识[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201-203. |
[8] |
陈松文, 刘少稳,.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指南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204-207. |
[9] |
吴杰,. 自主神经异常与心房颤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208-210. |
[10] |
. 互刊信息[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4): 442-. |
[11] |
楼盛, 陆林, 吴立群, 沈卫峰, 金奇, 陈秋静,. 心肌钾离子通道β亚单位基因KCNE1多态S38G与心房颤动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5): 415-418. |
[12] |
林果为. 提高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认识和诊治水平[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6):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