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15, Vol. 14 ›› Issue (03): 208-210.doi: 10.16150/j.1671-2870.a0766
吴杰,
出版日期:
2015-06-25
发布日期:
2015-06-25
Online:
2015-06-25
Published:
2015-06-25
摘要: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仍在探索之中。一般认为,基质和(或)触发灶是房颤发生和(或)维持的主要机制,不过即使存在基质和(或)触发灶也不一定发生房颤,还与其他的相关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自主神经异常即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及调节失衡亦是诱发房颤并使房颤维持的重要因素。因此,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和关注,并成为近年房颤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吴杰,. 自主神经异常与心房颤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208-210.
[1] | 陈宏, 沈银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530-534. |
[2] | 汤建平, 龚邦东. 干燥综合征的诊治现状、挑战和思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291-298. |
[3] | 罗雅方, 徐倩玥, 余红. 尘螨在特应性皮炎中的致病机制及相关免疫治疗应用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6): 592-595. |
[4] | 苏长青.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应用谈肝癌的诊治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5): 427-433. |
[5] | 章淼滢, 罗飞宏. 儿童单基因糖尿病诊治进展及诊断策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3): 229-232. |
[6] | 刘彤, 王鑫. 心房颤动预后不良风险的评估策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6): 555-558. |
[7] | 罗晓颖, 许燕, 张建盛, 吴立群, 戚文航. 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价值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3): 303-307. |
[8] | 徐兆平, 王浩飞. ZNF69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间关系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3): 292-296. |
[9] | 王晨琛, 杨文波, 华玮, 陈晔芬, 苏秀秀, 龚俊世, 方跃华. 左心耳解剖形态、功能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51-156. |
[10] | 余红, 王一飞, 陈佳, 陈洁, 李斌.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2): 233-236. |
[11] | 魏坚, 高平进, 韩卫青.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对TGF-β1介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影响的体外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1): 56-60. |
[12] | 房莹, 吴东, 常春康.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伯基特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30-633. |
[13] | 徐婷婷, 张文. 感染与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98-703. |
[14] | 刘海霞, 瞿介明. 肺部微生态及其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5): 496-502. |
[15] | 蔡业冰, 任家俊, 郝风节, 叶枫, 杨宇尘, 龚笑勇, 马迪, 王俊青, 陈拥军. 人类假基因在以肝癌为主的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5): 590-59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