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其分子诊断

展开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

网络出版日期: 2014-06-25

摘要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多样性临床表现,探讨建立分子诊断的方法。方法:采集6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序列分析方法检测ATP7B基因突变,并对p.Arg778Leu基因突变的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7例(43.5%)患者诊断时年龄<8岁,且均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仅有2例出现K-F环,而59.3%的患者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与表现为肝脏疾病的患者相比,以神经系统为表现的患者诊断时年龄较大(P

本文引用格式

刘芸野, 谷雷雷, 黄道, 林之莓, .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其分子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 13(03) : 267 -270 . DOI: 10.16150/j.1671-2870.a0331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