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骨髓瘤骨病的病理机制进展与治疗

展开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液科;

网络出版日期: 2015-08-25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类恶性浆细胞疾病,其特点是克隆性浆细胞浸润骨髓,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并损害终末器官,导致溶骨性病变、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和贫血[1]。最常见的MM终末器官损害为溶骨性病变,即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该病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弥漫性溶骨病变、广泛的骨质疏松或累及脊柱、头颅和长骨的多发性溶骨损害[2],且受损骨骼越

本文引用格式

肖超, 常春康, . 骨髓瘤骨病的病理机制进展与治疗[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 14(04) : 375 -380 . DOI: 10.16150/j.1671-2870.a0752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