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复习3例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3例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别36、46和48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和盆腔包块。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主要由相对单一的单个核滋养细胞组成,排列成片状和条索状的紧密细胞巢,常见广泛坏死区周围绕以存活的瘤细胞岛,形成“地图样外观”。免疫组化标记检查显示瘤细胞表达人体胎盘催乳素(hPL)、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细胞角蛋白(CKpan)、CK18、上皮膜抗原(EMA)、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GFR)、上皮钙黏素、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el-CAM)和抑制素-α。结论: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起源于中间滋养细胞的肿瘤。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刘琦, 张建民, 石群立, 杜懿铭, 沈世明, 周晓军, 马恒辉, 孟奎,
.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 4(06)
: 469
-472
.
DOI: 10.16150/j.1671-2870.a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