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5, 24 (
):
431-440.
目的:分析4例携带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13(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s 13,ADAMTS13)去整合素样结构域杂合突变的血栓患者其基因型和表型特征,探讨ADAMTS13功能缺陷与血栓形成之间的关联。方法:通过易栓症基因Panel检测筛查血栓患者的易栓症相关基因突变,纳入4个携带ADAMTS13去整合素样结构域突变的易栓症家系。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抗原和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WF的胶原结合能力。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vWF多聚体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灰度值半定量分析。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测定血浆中ADAMTS13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DAMTS13抗原水平。使用PyMOL软件对野生型及突变型ADAMTS13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个家系的先证者均经历不同程度的血栓事件,包括脑静脉窦血栓、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ADAMTS13蛋白去整合素样结构域突变约占ADAMTS13单杂合突变的4/87。遗传分析显示,4例先证者均携带ADAMTS13基因去整合素样结构域单杂合突变(p.Pro301Ala、p.Pro301Arg、p.Arg349Cys),其中p.Pro301Ala和p.Pro301Arg为首次报道突变。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表明,4例患者ADAMTS13活性和抗原水平显著降低(Act为57.42%~72.88%,Ag为66.94%~78.34%),vWF活性和抗原水平升高(Act为158.2%~213.7%,Ag为167.2%~216.6%)。vWF多聚体电泳分析显示,患者血浆中高分子量多聚体(high-molecular-weight multimers, HMWMs)比例显著增加(灰度值166.6~218.9比117.4),提示HMWMs较正常人明显增多。结构分析进一步表明,突变位点位于ADAMTS13蛋白去整合素样结构域的关键区域,可能破坏蛋白稳定性及与vWF的结合能力。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位于ADAMTS13蛋白去整合素样结构域上的2个新突变(Pro301Ala 和 Pro301Arg),并再次验证了已知突变Arg349Cys的致病特性。结果证实这些突变可导致ADAMTS1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并进一步引起其酶活性的显著降低,表现为对vWF高分子量多聚体的裂解能力减弱,功能试验证实患者体内存在异常增多的vWF多聚体,破坏了ADAMTS13‐vWF轴的动态平衡,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