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 2006, Vol. 11 ›› Issue (01): 32-34.doi: 10.16139/j.1007-9610.a1546
许雪峰, 楼文晖, 倪晓凌, 王单松, 靳大勇, 吴肇汉,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腹腔器官血流,特别是胰腺血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吲哚美辛治疗组(IN)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各组分别有数只大鼠于术后12、24 h处死,观察血浆淀粉酶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运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胰腺局部动脉(相当于胰头、体交界处)、门静脉血流、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结果:IN组的血浆淀粉酶明显低于SAP组(P<0.05)。与此同时,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也行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应用吲哚美辛能改善胰腺、门静脉、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与SAP组比较,P<0.01)。结论:吲哚美辛能促使SAP大鼠胰腺血流量增加。
许雪峰, 楼文晖, 倪晓凌, 王单松, 靳大勇, 吴肇汉,. 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腹腔器官血流的影响[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 11(01): 32-34.
[1] | 杨雪, 刘锦, 王铮, 陶杰, 郝杰, 李宇, 孙昊. 他克莫司降低肝移植病人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临床观察[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3): 253-255. |
[2] | 陈晓娟, 张雯, 蔡瑜. 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致消化道出血(附1例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359-362. |
[3] | 许志伟. 当前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面临的几个问题[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1): 22-24. |
[4] | 许克东, 马振华, 曹芳, 仵正.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不同分区局部并发症的微创治疗[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1): 46-51. |
[5] | 车在前, 赵冰, 王义辉, 朱会会, 王聿名, 祁星, 李梦娇, 陈影, 马丽, 陈尔真, 毛恩强. 胆脂复合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58-62. |
[6] | 郭慧玲, 吴涛, 薛锋, 郭敏, 王存邦, 白海. 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6): 582-583. |
[7] | 李磊, 刘一云, 张如愿, 汤耀卿.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的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4): 348-352. |
[8] | 周海斌, 金杭斌, 黄海涛, 杨晶, 吕文, 张筱凤, 杨建锋.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治胰胆汇合异常[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2): 163-166. |
[9] | 杨玉龙. 从胆胰管汇合部疾病角度分析和认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治疗[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06): 456-459. |
[10] | 吴璟奕, 李国静, 费健.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胰腺癌(附17例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04): 326-330. |
[11] | 赵志宇, 赵冰 综述, 毛恩强 审校.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临床的应用及作用机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04): 349-353. |
[12] | 贺正威, 庞澄宇, 吴卫泽. 急性胰腺炎微创治疗进展与思考[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04): 277-281. |
[13] | 唐睿, 丁俊, 李甫, 黄金鑫, 张晞文. 早期经胰管方向Oddi括约肌预切开可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04): 306-310. |
[14] | 张舒, 王露露, 孙璟, 江石湖.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68-671. |
[15] | 黄夏, 陆志平, 徐蓓莉, 蔡瑜, 张顺财. 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临床分析(附9例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4): 349-35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