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 2007, Vol. 12 ›› Issue (04): 392-394.doi: 10.16139/j.1007-9610.a1865
童进东, 张纪蔚,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再灌注治疗是处理临床各种缺血性病变最有效的方法,在血管、心脏和神经外科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再灌注治疗中常会伴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即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改进再灌注损伤的治
童进东, 张纪蔚,. 缺血性处理在再灌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 12(04): 392-394.
[1] | 张晓艺 张浩. 泛醌对大鼠背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影响[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2, 18(4): 305-. |
[2] | 李恒宇, 李嘉图, 林莹妮, 李红鹏, 李庆云,. 氢气医学研究中给氢方式选择及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1): 53-56. |
[3] | 李玥宁, 程霁婷, 周思恒, 李红鹏, 李庆云,. 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01): 57-60. |
[4] | 冯蓓蕾, 王刚, 陆逸莹, 王翘楚,. 花生枝叶水煎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2): 115-119. |
[5] | 武超, 王新颖, 姜婷婷, 章黎, 李宁, 黎介寿,. 滋养性肠内营养对大鼠肠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 21(01): 37-43. |
[6] | 施敏敏, 朱沂, 张博森, 郭滟, 张佳年, 计骏, 蔡劬, 顾江宁, 陈皓,. 氯喹在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 20(03): 206-210. |
[7] | 赵潇然, 陈岩, 朱劲舟, 杨克, 陈秋静, 朱政斌, 金清清, 张凤如,. 全反式维A酸抑制细胞内凋亡信号和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4, 9(03): 189-192. |
[8] | 谢舜峰, 卢晓峰, 孙淑明, 尹俊,. 大鼠实验性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组织因子表达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2): 176-181. |
[9] | 邹彦芳, 张文, 陈楠,. MicroRNA在急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4): 478-482. |
[10] | 闵得金, 施敏敏, 何美美, 李健芳, 陈皓,. 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中霉酚酸酯对TGF-β_1表达的影响[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 18(03): 252-257. |
[11] | 顾桂国, 林兆奋, 李文放, 杨兴易,. 参附注射液对复苏后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 6(03): 225-229. |
[12] | 张东伟, 王海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灌注策略的选择[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 4(03): 220-222. |
[13] | 李纪鹏, 黄怡, 董光龙, 王为忠, 项红军,. 小肠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和肝超微结构改变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 13(03): 235-238. |
[14] | 周凤鑫,. 组织血液灌注与微循环的病理生理(7)——缺血-再灌注损伤[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 13(03): 38-42. |
[15] | 常利民,董佳生. 糖尿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的机制及缺血再灌注对微循环的影响[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 3(5): 296-29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