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闫竞一, 陈笑雷, 沈贤, 章圣辉, 周宏众, 黄颖鹏,. 丙谷胺联合NS-398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 14(05): 538-542. |
[2] |
陈锦先,王争,王平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Dukes A和B期大肠癌预后关系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 4(02): 137-139. |
[3] |
宗祥云,师英强,孙孟红,杜祥. 鸟苷酸环化酶C在大肠癌淋巴结中表达的意义[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 9(05): 407-410. |
[4] |
黎成金,马庆久,赖大年,鲁建国,武永忠,王小军,李金茂. 胞嘧啶脱氨酶对表达不同水平癌胚抗原的大肠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 8(03): 195-198. |
[5] |
郁宝铭. 结直肠癌治疗的新概念——综合治疗的发展和展望[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 8(03): 261-264. |
[6] |
于颖彦. 肿瘤病理诊断中近年涌现出的新技术[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3, 2(01): 80-82. |
[7] |
李世荣. 大肠癌发病概况与新的早期诊断技术[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03): 17-20. |
[8] |
罗志谋,蔡沛然,洪亮. P53和PCNA蛋白在大肠癌病人中表达的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03): 64-65. |
[9] |
冷凯,主鹤亭,张天华. 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处理[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 7(01): 67-68. |
[10] |
费旭峰. 膳食成分与大肠癌[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 7(01): 75-77. |
[11] |
黄炯强,雷建,曾毅克,郑文博,邓守勇. 大肠癌患者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 6(01): 46-48. |
[12] |
陆爱国,郑民华,曹伟新,李东华,郁宝铭. IL-10和IL-12与大肠癌关系的实验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0, 5(04): 272-273. |
[13] |
乐伟芬. 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相关性探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9, 4(04): 272-5. |
[14] |
莫善兢,蔡成机,郁宝铭,叶昕 ,成乃昌. 大肠癌临床热点问题研讨会[J].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8, 3(03): 1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