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 2012, Vol. 17 ›› Issue (04): 366-369.doi: 10.16139/j.1007-9610.a2863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展颖, 柴维敏, 谭令, 汪登斌, 陈憩, 陈克敏,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
  • 发布日期:2020-07-25

  • Published:2020-07-25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导管内孤立/多发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乳腺X线、超声检查及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价其病灶的形态学(包括病灶大小、形状、部位、边缘、多形性及与导管的关系)、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及其他相关的特征,并与X线、超声检查相对照。结果:31例病人孤立导管内乳头状瘤23例,多发导管乳头状瘤8例。MRI共检出30个病灶,其中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MRI为阴性,1例双侧多发导管乳头状瘤MRI检出双侧病灶。其MRI形态学表现最多见是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38.7%),其次为乳晕后区孤立或多发结节样强化(22.6%)及乳晕后方导管样、线状、分支样强化(12.9%),伴或不伴导管扩张,MRI增强信号-时间曲线以平台型和流出型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4例)表现为类似恶性肿瘤的MRI征象(12.9%),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分。结论:乳腺专用MRI检查对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较大的优势,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 导管内乳头状瘤, 动态增强

Key words: A dedicated breast MRI, 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s, Dynamic enhanc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