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 2001, Vol. 6 ›› Issue (01): 55-56.doi: 10.16139/j.1007-9610.a0467
赵纲,许厚顺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赵纲,许厚顺. 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分析[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 6(01): 55-56.
[1] | 代秋颖 周悦 吴晶晶 孟畑 叶媚娜 陈红风. 中医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术后创面的疗效评价及其Meta分析[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2, 18(5): 397-. |
[2] | Chih Wan Goh, 吴佳毅, 朱丽.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6): 550-554. |
[3] | 黎鑫乐, 李雅, 柴维敏.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其他良性病变[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4): 337-343. |
[4] | 姚洁洁, 朱樱, 詹维伟, 陈小松, 费晓春. 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癌超声特征及与临床、病理、免疫组化指标表达间的相关性[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6): 676-681. |
[5] | 陈帆帆, 冯佳梅, 高晴倩, 瞿文超, 吴雪卿, 万华,.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人外周血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 20(03): 252-254. |
[6] | 姚洁洁, 张静雯, 朱樱, 张晓晓, 詹维伟, 费晓春,.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癌分子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6): 588-592. |
[7] | 张熙, 陈小松, 吴佳毅, 黄欧, 何建蓉, 朱丽, 陈伟国, 李亚芬, 沈坤炜,. 空芯针活检漏诊乳腺导管原位癌伴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 18(01): 77-80. |
[8] | 翁一鸣, 华佳,. 乳腺导管内癌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 17(03): 290-293. |
[9] | 王寿宇,王媛媛,吕德成,王江宁. 蛆分泌物对大鼠溃疡创面的愈合作用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 2(5): 280-281. |
[10] | 唐龙,许庆利,张馨,于世红. 面部多发癌肿1例报告[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 2(4): 240-240. |
[11] | 施勇,卢淑娇. 女性乳头溢液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附106例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 8(04): 343-355. |
[12] | 陆劲松,沈坤炜,柳光宇,张家新,韩企夏,沈镇宙. 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 6(04): 222-223+231. |
[13] | 汪志明,邹强,张妞,朱锡琪. 乳腺Paget病24例临床分析[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 6(04): 246-. |
[14] | 柳光宇,邵志敏,沈镇宙. 乳腺导管内镜──一种诊断乳头溢液的新方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0, 5(03): 211-212. |
[15] | 张家新,沈镇宙,邵志敏. 乳腺导管原位癌目前治疗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0, 5(01): 57-5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