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秦艺超, 黄礼敏, 王骁, 马学文, 段文洋, 郝伟.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航浮标测波方法可行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2, 56(4): 498-505. |
[2] |
杨春雪, 许海敏, 笪倩. 胰腺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附5例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1): 52-57. |
[3] |
董了了,程林. 如何获得大量的造血干细胞?[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1, 55(Sup.1): 16-17. |
[4] |
周静瑜, 任峰, 周建平. 开放人工材料桥接修复腹壁巨大缺损(附58例报告)[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5): 420-424. |
[5] |
龚如涵, 李佳, 黄凯峰.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标本快速方法的建立及其在ADRB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4): 402-406. |
[6] |
黎鑫乐, 李雅, 柴维敏.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其他良性病变[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4): 337-343. |
[7] |
刘飞, 杨玉龙, 马跃峰. 胆胰内镜技术在IPMN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3): 281-284. |
[8] |
陈维明,周广东,曹德君. 明胶/姜黄素纳米纤维电纺膜皮下环境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 14(5): 245-249. |
[9] |
姚洁洁, 朱樱, 詹维伟, 陈小松, 费晓春. 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癌超声特征及与临床、病理、免疫组化指标表达间的相关性[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6): 676-681. |
[10] |
马韵芳, 潘丽娜, 张培培, 何清, 徐志红, 胡家安.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扩增的非小细胞肺癌一例报告[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462-465. |
[11] |
覃运荣, 宁思思, 卢英红.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胚胎停止发育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分析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3): 328-332. |
[12] |
王婷, 谢吻, 林晓珠, 袁菲, 王朝夫, 郭滟.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相关浸润性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3): 278-284. |
[13] |
霍莹莹,周广东,郑蕊. 运用GT/PCL 纳米纤维电纺膜在猪皮下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实验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 13(1): 1-4. |
[14] |
宗可, 彭承宏,. 胰腺肿瘤外科治疗中全胰腺切除的作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 21(05): 443-445. |
[15] |
何仕玖,张晓晶,汪海. 含裂纹胶接金属加筋板的Ⅰ型应力强度因子求解[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6, 50(02): 251-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