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一篇
康有为1,刘丙祥2,杨 旭3
发布日期:
2020-04-26
通讯作者:
康有为(1987- )男,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及分析。
作者简介:
康有为(1987- )男,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及分析。
基金资助:
Kang You-wei1,Liu Bing-xiang2,Yang Xu3
Published:
2020-04-26
摘要: 为得到半潜式钻井平台风载的变化特征和计算关键影响因素,分别采用船级社推荐经验公式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平台在不同风向角、不同倾斜角度下的风载荷及流场的细节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得到了典型半潜式钻井平台多种工况下的风载,并结合钻井平台总布置特征分析风载随风向和倾角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认为前后布置的结构之间的遮蔽效应和临近布置的结构之间的耦合效应的是结果差异的主要来源,在平台有倾角状态下的临近结构流场耦合效应更为明显,因此风载准确计算的关键因素在于湍流模型和局部网格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
康有为, 刘丙祥, 杨 旭. 半潜式钻井平台风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19.03.01.
Kang You-wei, Liu Bing-xiang, Yang Xu. Analysis of Wind Load on Semi-submersible Drilling Platform and the Key Influence Factor[J]. Ocean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19.03.01.
[1] | 付德健, 冯士伦, 张元博, 毛建斌. Moses风载荷计算研究[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8, 5(增刊): 6-9. |
[2] | 何洋.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空调系统配置的选型[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8, 5(3): 202-207. |
[3] | 姜伟.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内波流海域艏向确定方法研究与应用[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6, 3(6): 331-337. |
[4] | .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第2卷总目次[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6, 3(1): 73-78. |
[5] | 李阳, 赵晶瑞, 谢彬, 张威, 谢文会. “深水地平线”沉没事故带来的海洋平台设计的思考[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6): 405-410. |
[6] | 刘健, 谢彬, 盛磊祥, 何玉发.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能力及应用效果分析[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6): 390-395. |
[7] | 蒋世全, 李峰飞, 刘怡君, 周建良, 李迅科, 谢彬. 从浅海走向深海的挑战与钻井设计技术对策[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6): 361-372. |
[8] | 谢彬, 李阳, 张威, 谢文会, 王俊荣. 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技术创新与应用[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6): 353-360. |
[9] | 周守为. 前言——记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6): 351-352. |
[10] | 李阳, 张威, 谢彬.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防台措施探讨[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6): 396-404. |
[11] | 刘健, 李迅科.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系统选型配置研究[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6): 384-389. |
[12] | .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系统选型配置研究[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5): 291-291. |
[13] | . “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专辑预告[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5, 2(4): 284-284. |
[14] | . 书讯[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4, 1(1): 24-7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