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0, Vol. 20 ›› Issue (6): 121-128.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6.013
出版日期:
2020-11-28
发布日期:
2021-10-13
通讯作者:
傅敬民
E-mail:kookworm@126.com
Online:
2020-11-28
Published:
2021-10-13
Contact:
FU Jingmin
E-mail:kookworm@126.com
摘要:
随着语言、文化交流的愈加频繁,汉语欧化已成为一种语言生活和事实,并且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但与此同时,恶性欧化的危害却也日趋显著,不仅会导致语言表达晦涩难懂,还会破坏汉语的规范性。本文旨在理清欧化汉语的基本概念,分析其产生原因,揭示欧化汉语在词汇、句法等层面的语言学特征,并提出可行的汉语欧化的语言规范措施,以期提高民族的语言本土意识,维护汉语的纯洁性,使汉语更为健康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
傅敬民, 阮雨俊. 汉语欧化的语言学特征及其规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6): 121-128.
FU Jingmin, RUAN Yujun. Linguistic Features and Normalization of Europeanized Chinese[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0, 20(6): 121-128.
[1] | 巴金. 1982. 巴金选集·第一卷[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 | 何烨. 2004.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对汉语句法的影响[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3):129-133+145. |
[3] | 巩雪先、黄立波. 2019. 汉语译文中句首介词“在”欧化用法的语料库考察[J]. 外语研究 (3): 84-90. |
[4] | 老舍. 1962. 骆驼祥子[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5] | 连淑能. 1993.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6] | 鲁迅. 1981. 鲁迅全集(5)[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7] | 莫言. 2003. 红高粱家族[M]. 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 |
[8] | 石定栩、朱志瑜. 1999. 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J]. 外国语(4): 2-11. |
[9] | 王本朝. 2014. 欧化白话文:在质疑与试验中成长[J]. 文学评论(6):104-112. |
[10] | 王克非. 2002. 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6):458-463. |
[11] | 王力. 1984. 中国语法理论[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
[12] | 王力. 1985. 中国现代语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3] | 薛建英. 2020. 点赞!山西省这14人被授予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J/OL].山西晚报[2020-08-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686964558043159&wfr=spider&for=pc |
[14] | 徐启豪. 2016.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6): 4-6. |
[15] | 谢耀基. 1990.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概论[M]. 香港: 香港光明图书公司. |
[16] | 谢耀基. 2001. 汉语语法欧化综述[J]. 语文研究(1): 17-22. |
[17] | 余光中. 2000. 余光中谈翻译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18] | 曾景婷. 2009. 实证翻译中“欧化”语言的演变[J]. 天中学刊(1): 92-95. |
[19] | 张威、孙泽瑞. 2020. 基于语料库的《李尔王》三译本欧化现象比较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106-110. |
[1] | 姜锋. 浅谈区域国别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两个能力与三个基础①[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2-16,21. |
[2] | 杨镇源. 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论象山心学视阈下中国文学外译的“知本”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26-132. |
[3] | 田璐, 刘泽权. 少儿科普图画书翻译的知识认同与多模态叙事:以《神奇校车》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40-147. |
[4] | 黄友义. 开办翻译专博——高校翻译专业教育发展新机遇[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7-21. |
[5] | 穆雷, 刘馨媛. 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22-29. |
[6] | 黄勤, 王亚军. 京剧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译介与世界化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37-45. |
[7] | 刘晓宇. 应急语言抚慰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10-119. |
[8] | 李洪儒. 从哲学史角度看体认语言学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体认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研究之二[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40-48. |
[9] | 林克勤. “颜值”作为语言现象的生成路径、意义延展与体认理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49-57. |
[10] | 权立宏, 马金龙. 知识论视角下的两种汉语提问模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58-69. |
[11] | 周海明. 系统功能学派个体发生论的学理阐释:内涵、基础与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70-79. |
[12] | 林轶. “后真相”时代的语言及其危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80-87. |
[13] | 哈长辰, 黄国文. 生态语言学新思想及其对生态话语分析的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88-96. |
[14] | 王渝, 杜世洪. 对话哲学视角下概念隐喻的还原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97-109. |
[15] | 武建国, 谢思思, 李晶. 政治话语“合法化”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美国政府发布的中美贸易谈判话语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111-12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