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0, Vol. 20 ›› Issue (4): 1-12.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4.001

• 名家论要 •    下一篇

文明互鉴 文明互译

王铭玉()   

  1.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300204
  • 出版日期:2020-07-28 发布日期:2021-10-25
  • 作者简介:王铭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符号学。电子邮箱: mywang2@163.com

Translating and Transcending Civilizations

WANG Mingyu()   

  • Online:2020-07-28 Published:2021-10-25

摘要: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今天,文明互鉴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也是我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理念。文明互鉴的“鉴”是一个存异的过程,其主旨是追求“和而不同”。文明因差异而互鉴,文明因互补而互鉴,文明因共生而互鉴,文明因创新而互鉴。促进文明互鉴需要完成六个转变:从对抗到交流的转变,从认知到认可的转变,从融入到融合的转变,从本土到全球的转变,从传播到沟通的转变,从涵化到超越的转变。文明互译的“译”是一个求同的过程,其主旨是追求“美美与共”。文明因多元而互译,世界因多彩而互译,文化因多样而互译,语言因多种而互译。推进文明互译需要做好五个转变:从习惯到融通的转变,从居高到平易的转变,从高境到低境的转变,从内宣到外宣的转变,从动能到势能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我们要建好“文明互译”之桥,走好“文明互鉴”之路:以“文”化问,让世界理解中国;以“明”扬名,让世界感知中国;以“鉴”促建,让世界看好中国;以“译”立意,让世界读懂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文明, 互鉴, 互译, 外宣, 翻译学科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