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4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胰腺癌诊治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
    倪泉兴,
    2009 (05):  477-478.  DOI: 10.16139/j.1007-9610.a2348
    摘要 ( 112 )  
    胰腺癌的发病率正以惊人速度持续上升,据上海疾病控制中心统计,本市2002年至2006年平均年新发病例数达1 638例,粗发病率已达12.17/10万,在恶性肿瘤中,男性和女性胰腺癌的发病率已分别占第8位和第7位[1]。近20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医疗保健条件及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术切除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期刊社招聘专职编辑
    2009 (05):  478.  DOI: 10.16139/j.1007-9610.a2339
    摘要 ( 247 )  
    《理论与实践》系列杂志(《外科理论与实践》、《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和《内科理论与实践》)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办的学术类专业刊物,均为双月刊,属国家科技类核心刊物。为充实编辑力量,本刊欲招聘2位热爱和适应刊物编辑工作的专职编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伴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治
    苗毅, 蒋奎荣,
    2009 (05):  479-481.  DOI: 10.16139/j.1007-9610.a2349
    摘要 ( 417 )  
    由于胰头癌阻塞主胰管,常可导致胰腺体尾部发生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纤维化,但由此伴发急性胰腺炎者临床却少见,发病率<3%[1]。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收治的胰腺癌伴发急性胰腺炎病例,对以急性胰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胰腺癌诊治作简要介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视对“可能切除的(borderline resectable)”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杨尹默, 张楠,
    2009 (05):  482-484.  DOI: 10.16139/j.1007-9610.a2350
    摘要 ( 214 )  
    胰腺癌在所有消化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差,其病死率在北美位居第4位,在我国也由过去的第20位上升为第7位[1]。近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仍为目前可能使胰腺癌病人获得治愈的唯一治疗方式,也是提高其生存率及改善其有限生存期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神经侵犯的机制、特点及手术方法
    胡先贵, 金钢,
    2009 (05):  485-487.  DOI: 10.16139/j.1007-9610.a2351
    摘要 ( 525 )  
    胰腺导管腺癌是一高度恶性的腹部实体肿瘤,尽管其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胰腺癌病人手术切除后的长期生存率仍较低。即使施行诸如Fortner等倡导的胰腺癌区域切除等扩大根治术,肿瘤局部复发的发生率仍较高,其原因可能与胰腺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特性与淋巴结清扫
    傅德良, 许文彦,
    2009 (05):  488-493.  DOI: 10.16139/j.1007-9610.a2352
    摘要 ( 302 )  
    近年,有关胰腺癌诊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仍低于5%,这可能主要与其侵袭性生物学特性和早期诊断困难密切相关[1]。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淋巴转移是胰腺癌主要转移途径,也是影响胰腺癌手术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2],已成为国内外胰腺癌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头肿块的治疗策略
    吴志勇, 罗蒙,
    2009 (05):  494-496.  DOI: 10.16139/j.1007-9610.a2343
    摘要 ( 418 )  
    胰头肿块是临床常见病症,包括实性肿块(胰头癌、内分泌肿瘤、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等)和囊性病变(真性囊肿、假性囊肿、囊腺瘤和囊腺癌等)两大类。囊性病变一般通过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能获明确诊断,处理亦较实性肿块简单。本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头部肿块的诊断与治疗
    靳大勇,
    2009 (05):  497-501.  DOI: 10.16139/j.1007-9610.a2353
    摘要 ( 449 )  
    胰头部肿块包括良恶性肿瘤、慢性炎症性疾病和其他一些罕见疾病,本文对常见的胰头部癌、囊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慢性炎症性肿块的诊断与治疗作一概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西他滨在非手术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李进,
    2009 (05):  502-504.  DOI: 10.16139/j.1007-9610.a2354
    摘要 ( 132 )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侵袭性强、难以早期诊断的恶性肿瘤,>80%的胰腺癌病人确诊时已为晚期,并已失去手术治疗时机。数十年来化疗药物虽有发展,其治疗效果仍很有限。这些因素使得晚期胰腺癌成为最具挑战性的肿瘤之一。回顾过去十余年的中晚期胰腺癌化疗发展历程,吉西他滨、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彭氏胰胃吻合术——Ⅰ型与Ⅱ型的比较(兼论Ⅲ型和Ⅳ型)
    彭淑牖, 王许安, 刘颖斌, 洪德飞, 李江涛, 陶峰, 谭志健,
    2009 (05):  505-509.  DOI: 10.16139/j.1007-9610.a2344
    摘要 ( 413 )  
    目的:介绍并比较4种类型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inding pancreaticogastrostomy,BPG),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施行Ⅰ型BPG 21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施行Ⅱ型BPG 26例,除2例胰腺颈部肿瘤行胰腺中段切除外,其余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两型在操作中均切开胃前壁或胃残端(该切口可用作胃肠吻合口),将胰腺残端拉入胃腔后进行捆绑吻合。在此期间,同时设计了Ⅲ型BPG和Ⅳ型BPG,两者均避免切开胃前壁或胃残端,在胃后壁处进行胰胃捆绑吻合。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Ⅰ型BPG术后2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胃排空障碍,2例胆漏;Ⅱ型BPG术后1例出现腹水,2例胃排空障碍,1例腹腔出血;上述病人均经保守治疗而痊愈;2组均未出现胰胃吻合口漏,无死亡病例。结论:BPG具有胆胰分道、胰腺吻合口处于胃液平面以上有利于愈合、无论胰腺残端大小均可实施等诸多特点;4种类型BPG各具优势,但均可有效避免胰漏的发生,显著提高了胰腺手术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胰腺癌流行现况、回顾与比较分析
    顾凯, 吴春晓, 鲍萍萍, 王春芳, 彭鹏, 龚杨明, 向詠梅, 黄哲宙, 金凡, 郑莹, 卢伟,
    2009 (05):  510-515.  DOI: 10.16139/j.1007-9610.a2355
    摘要 ( 336 )  
    目的:描述上海市胰腺癌的流行特征,分析发病率时间趋势,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方法: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和随访管理系统收集的胰腺癌发病资料,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对上海市区1973年至2006年胰腺癌发病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至2006年,上海全市共新诊断胰腺癌8 190例,总粗发病率为12.17/10万,标化发病率为6.22/10万。胰腺癌占上海市男性发病的第8位、女性的第7位,男女发病比为1.18∶1。郊区男女性发病比明显高于市区。71.06%的病例集中在>65岁年龄组,80~84岁组的发病率最高。诊断明确的病例中,最主要发生于胰头(75.54%),诊断时期别多为Ⅳ期(64.41%)。1973年至2006年,上海市区男性和女性的标化发病率分别上升62.20%和75.54%。结论:上海市的胰腺癌发病居世界中等水平;粗发病率的明显上升与人口老龄化有密切关系,尤其是>65岁老年人的胰腺癌发病率已达到高发国家水平;标化发病率处于持续缓慢上升过程。而控制吸烟是目前已知预防胰腺癌唯一有效的人群干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展翰翔, 郭俊超, 张太平, 赵玉沛,
    2009 (05):  516-518.  DOI: 10.16139/j.1007-9610.a2356
    摘要 ( 926 )  
    目的:分析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0年来诊治的胰腺腺泡细胞癌病例资料。结果:共收集有完整资料的病人6例,临床多表现为腹痛、体重减轻、背痛及恶心呕吐等。肿瘤位于胰头2例,钩突1例,胰体/尾3例。切除标本的主要病理特点为,肿块直径均较大,平均7.00 cm×5.92 cm×5.00 cm,3例有完整包膜,肿块质地韧,多为实性;免疫组化指标细胞角蛋白(AE1/AE3)、抗胰蛋白酶(α-AT)及抗糜蛋白酶(α-ACT)均呈阳性,人嗜铬蛋白A(CgA)为阴性。pTNM分期Ⅱ期2例,Ⅲ期1例,Ⅳ期3例。术后病人平均随访60个月,平均生存期为(32±8)个月。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以AE1/AE3、α-AT及α-ACT等腺泡细胞标记物表达为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不同分期方法的比较研究
    王建承, 陈希, 费健, 张卓, 诸琦,
    2009 (05):  519-522.  DOI: 10.16139/j.1007-9610.a2357
    摘要 ( 262 )  
    目的:结合我院病例资料,对比分析JPS与UICC两种不同分期标准对胰腺癌术后病人预后的判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行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病人72例,按JPS(2002)和UICC(2002)两种标准进行分期,分析各自的界定标准和因素及不同分期标准对生存率和预后的判断。结果:JPS和UICC标准的T分期各组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对胰腺癌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李金明, 何航, 刘辰, 龙江, 金忱, 傅德良, 倪泉兴,
    2009 (05):  523-526.  DOI: 10.16139/j.1007-9610.a2358
    摘要 ( 192 )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GEM-NP)对胰腺癌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为对象,分为5个给药组:110 nm-GEM-NP组(n=6)、406 nm-GEM-NP组(n=6)、GEM组(n=6)、NP组(n=6)及无药对照组(n=6);运用CD34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MVD),RT-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5个组给药后MVD依次为1.80±0.90、2.58±1.10、3.92±1.13、6.61±1.65及9.56±2.99;其中3个GEM阳性给药组与2个无GEM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EM-NP对胰腺癌微血管生成有较显著的抑制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届中法危重病医学研讨会暨上海重症医学论坛
    2009 (05):  526.  DOI: 10.16139/j.1007-9610.a2340
    摘要 ( 264 )  
    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及法语系危重病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法危重病医学研讨会暨上海重症医学论坛"将于2009年12月10至12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举行。大会将邀请国内及法国多位著名学者作专题报告,并对当今重症医学领域热点问题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误诊为胰腺肿瘤行手术切除的胰腺结核6例临床分析
    须新涛, 沈柏用, 邓侠兴, 彭承宏, 李宏为,
    2009 (05):  527-529.  DOI: 10.16139/j.1007-9610.a2342
    摘要 ( 331 )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误诊为胰腺癌的6例胰腺结核病例。结果:6例病人中有结核病史2例。临床表现为腹痛1例,腹胀5例,体重减轻1例,便血1例。6例均经剖腹探查,病理学证实;其中4例获病灶切除。全部病例均经术后抗结核治疗。6例中出现肠瘘1例,顽固性腹泻2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各1例。结论:胰腺结核易被误诊为胰腺肿瘤而手术,故对影像学检查证实胰腺有局限性、囊性病变伴病灶周围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且肿瘤指标正常者,应考虑胰腺结核可能。切除胰腺结核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较为严重,手术治疗应慎重考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龄病人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危险因素的分析
    王巍, 袁祖荣, 唐健雄, 宋晓华, 唐文皓, 涂彦渊, 丁皓, 黄喆,
    2009 (05):  530-533.  DOI: 10.16139/j.1007-9610.a2345
    摘要 ( 289 )  
    目的:以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高龄病人,对照非高龄病人,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原因,寻找高龄(>70岁)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连续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对其中高龄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发生并发症和造成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判断这些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关系。结果:高龄病人在术前ASA评分、心功能分级上显著区别于非高龄(≤70岁)病人;且高龄病人术前心血管并存症也多于后者。高龄病人的术后院内死亡率高于非高龄病人,这些死亡的发生多出现在术后30 d以后;高龄组和非高龄组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发现,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失血大于1 000 mL是两大主要因素。而高龄病人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术后并发症、术前低蛋白血症和术前心功能分级>2。结论:高龄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死率较高,与其术前并存症及术前营养情况相关。术前改善高龄病人的营养状况,术中减少创伤和出血,加强术后重症监护及治疗、积极处理并存症和并发症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死亡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导管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分析
    徐琳, 吴性江, 范欣馨, 潘争妍,
    2009 (05):  534-537.  DOI: 10.16139/j.1007-9610.a2341
    摘要 ( 337 )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病人,通过不同方式给予重组链激酶(r-SK)行导管介入溶栓(CDK)。动态观察D-二聚体以监测溶栓疗程中的继发纤溶状况,分析溶栓药经不同给药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40例LDVT病人,经腘静脉置管行CDT治疗,术前随机分组(持续泵入组和间断冲击组各20例)。采用B超及深静脉造影监测血栓溶解及血管再通情况,分析2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断冲击组溶栓效果明显优于持续泵入组;2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断冲击给药溶栓疗程中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LDVT病人行CDT时,间断冲击给药方式,可有效地提高溶栓疗效,不增加溶栓并发症;可作为无明显出血倾向的LDVT病人CDT治疗时溶栓药物的首选给药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谷胺联合NS-398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闫竞一, 陈笑雷, 沈贤, 章圣辉, 周宏众, 黄颖鹏,
    2009 (05):  538-542.  DOI: 10.16139/j.1007-9610.a2359
    摘要 ( 195 )  
    目的:研究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联合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人大肠癌LoVo细胞株培养于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丙谷胺6个稀释度1.0、3.0、5.0、6.0、8.0、10.0 mmol/L及NS-398 6个稀释度0.01、0.1、1.0、10.0、100.0、1000.0μmol/L连续培养24 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单用丙谷胺稀释度为6 mmol/L,单用NS-398稀释度为100.0μmol/L及两者的混和液作用24、48、72 h后检测肿瘤细胞抑制率;单用丙谷胺稀释度为6 mmol/L,单用NS-398稀释度为100.0μmol/L以及2者的混和液作用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丙谷胺与NS-398均能抑制LoVo细胞株增殖,丙谷胺与NS-398能协同作用,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且协同作用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两者均能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从G1期到S期的转化,两者联合用药抑制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丙谷胺与NS-398均能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从G1期到S期的转化从而抑制LoVo细胞株的增殖,两者合用具有协同抗癌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性断流加大网膜包肾术预防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研究
    王超, 杨镇, 肖亮, 李岽健, 乌剑利, 魏卫卫,
    2009 (05):  543-545.  DOI: 10.16139/j.1007-9610.a2346
    摘要 ( 266 )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sPCDV)加大网膜包肾术(ORP)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对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03年11月至2007年11月外科收治的196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分成3组,即sPCDV+ORP组(A组,n=113)、单纯sPCDV组(B组,n=31)和非sPCDV组(C组,n=52)。比较3组病人术后PVT的发生率、术后再出血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A组术后PVT的发病率为6.19%(7/113),明显低于B组(12.90%,4/31)和C组(19.23%,10/52)(P<0.05),且B组与C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且B组与C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PCDV+ORP可显著降低术后PVT率,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视对胰腺癌癌前病变的认识和处理
    张太平, 杜潇, 赵玉沛,
    2009 (05):  546-549.  DOI: 10.16139/j.1007-9610.a2360
    摘要 ( 239 )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3%,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1],在欧洲已成为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2]。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且进展快,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近20年来胰腺癌的总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变化[3],因此早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病人如何选择辅助治疗
    楼文晖,
    2009 (05):  549-552.  DOI: 10.16139/j.1007-9610.a2361
    摘要 ( 158 )  
    二十多年前,主流观点认为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不能改善病人的生存期。第一个术后辅助治疗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是1985年的GITSG研究[1],此后欧洲和美国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包括EORTC[2]、ESPAC-1[3]、RTOG-9704[4]、CONCO-001等,今年的ASCO年会上发布了最新的ESPAC-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肿瘤病理分类与思考
    纪元, 楼文晖, 靳大勇,
    2009 (05):  552-555.  DOI: 10.16139/j.1007-9610.a2362
    摘要 ( 196 )  
    为帮助临床医师了解胰腺肿瘤的分类,笔者参考文献资料[1],建立了一个依据简单、直观的大体标本和影像学资料,结合组织学及免疫表型检查结果作出诊断的流程图(见图1)。按照该流程图,外科医师和病理医师可对大多数胰腺肿瘤进行准确分类[2]。不仅如此,该流程图还可帮助医师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吉西他滨白蛋白纳米粒进行胰腺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可行性
    李金明, 傅德良, 倪泉兴, 张延龄,
    2009 (05):  556-559.  DOI: 10.16139/j.1007-9610.a2363
    摘要 ( 167 )  
    胰腺癌恶性程度很高,预后极差,其5年生存率仅为3%左右[1],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胰腺癌[2],我国的胰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措施而使胰腺癌的治疗十分困难。胰腺癌的区域动脉灌注介入化疗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王建承,
    2009 (05):  559-561.  DOI: 10.16139/j.1007-9610.a2364
    摘要 ( 254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手术,手术范围大,切除脏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20%~60%,其中最常见的为胰肠吻合口漏、胃肠道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等。多数胰腺癌病人术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肝脏合成利用氨基酸的能力下降,机体蛋白分解加剧,易出现负氮平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探讨
    阿木提·托乎提, 范丽, 阚美云,
    2009 (05):  562-563.  DOI: 10.16139/j.1007-9610.a2365
    摘要 ( 183 )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临床少见,1864年由Rokitansky首先报道,其发病率约占剖腹手术病人的万分之二。病人年龄为30~88(平均60)岁,男女比例1∶3.4,病人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进行性膨隆、腹胀及黏液样腹水为特征,最终肿瘤占据大部分腹腔而呈"果冻"腹综合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KAI1/CD8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章志坚, 丁如良, 韩少良, 朱冠保,
    2009 (05):  563-565.  DOI: 10.16139/j.1007-9610.a2366
    摘要 ( 137 )  
    KAI1是由Dong等[1]首先从前列腺癌杂交细胞克隆出并命名的基因,位于人类11号染色体p11.2,DNA序列分析证实其与CD82是相同的,编码一种由26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目前研究表明,KAI1/CD82基因对大多数恶性肿瘤起抑制转移的作用,如食管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结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张瑜, 朱励民, 岑雪英, 钱毓贤,
    2009 (05):  565-566.  DOI: 10.16139/j.1007-9610.a2347
    摘要 ( 149 )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血管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原发性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我们对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326例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病人进行了综合性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肿瘤切除术一例
    王晓峰, 黄新余, 蒋智铭,
    2009 (05):  567-568.  DOI: 10.16139/j.1007-9610.a2367
    摘要 ( 305 )  
    病例:女,60岁。因反复中上腹隐痛1年入院,无发热、腹胀、黄疸等症状。查体仅有中上腹轻度压痛;各项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钙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胰腺钩突多囊性占位,囊腺瘤可能大(见图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显示胰腺起始部对比剂外泄、胰腺钩突部囊性占位及十二指肠憩室(见图2)。术前诊断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能较大,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道
    曹强, 季福, 李可为,
    2009 (05):  568-569.  DOI: 10.16139/j.1007-9610.a2368
    摘要 ( 209 )  
    病例:女,53岁,因"中上腹胀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入院。体检示,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有轻压痛,未及异常肿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显示,胆总管下端狭窄,局部管壁略增厚,胆道扩张、胆囊积液(见图1);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现,胆总管远段明显狭窄,近端胆管明显扩张(见图2)。肝功能指标如下,白蛋白34.7 g/L,血清丙氨酸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巨大副神经节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一例
    庞澄宇, 袁建明, 王天翔,
    2009 (05):  570-571.  DOI: 10.16139/j.1007-9610.a2369
    摘要 ( 313 )  
    病例:女,37岁,因上腹胀痛2个月入院。病程中无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无呕血、黑便,无乏力、纳差、消瘦,无尿色加深及解陶土样便。病人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发病后亦无血压增高表现。外院检查提示贫血(血红蛋白78 g/L),CT检查提示右上腹囊实性肿块。入院体格检查示,右上腹腹壁隆起,左右不对称,全腹软,右腹部扪及一约18 cm×15 cm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治现状
    吉顺荣, 虞先濬, 傅德良,
    2009 (05):  572-575.  DOI: 10.16139/j.1007-9610.a2370
    摘要 ( 351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1959年由Frantz首先报道[1],近十年病例数明显增加,目前国内外文献已有上千例的报道[2,3]。对该肿瘤曾有多种不同命名,如实性乳头状上皮瘤、实性-囊性肿瘤、乳头状囊性肿瘤、实性囊性乳头状腺泡细胞瘤和Frantz瘤等。而1996年WHO统一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本文就近年针对SPT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诊治现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研究进展
    刘小野, 陆爱国,
    2009 (05):  576-578.  DOI: 10.16139/j.1007-9610.a2371
    摘要 ( 202 )  
    随着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为可能,直肠前切除术的适应证逐步扩大。尤其是腹腔镜手术,因其视野好、骶前解剖结构暴露清楚,对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也可在达到根治效果的同时保留肛门,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然而,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其中吻合口出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肠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进展
    李志贵, 邓侠兴,
    2009 (05):  579-582.  DOI: 10.16139/j.1007-9610.a2372
    摘要 ( 104 )  
    结肠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年发病率在欧美地区占消化道肿瘤首位及全部恶性肿瘤第3位,在我国占消化道肿瘤第2位及全部恶性肿瘤第4位。流行病学统计表明,其发病率还在上升。结肠直肠癌如能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手术,则预后较好,然而约40%~75%的病人确诊时已有结肠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