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8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重症下肢缺血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蒋米尔, 殷敏毅,
    2013 (05):  405-408.  DOI: 10.16139/j.1007-9610.a3034
    摘要 ( 197 )  
    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极端严重状态,是指动脉硬化闭塞所引起的肢体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下肢的发生率远高于上肢。在未接受动脉重建的下肢CLI病人中,1年截肢率为25%,死亡率高达30%[1-2]。尽管临床上有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的腔内治疗
    李永生, 符伟国, 王玉琦,
    2013 (05):  409-412.  DOI: 10.16139/j.1007-9610.a3032
    摘要 ( 269 )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导致慢性下肢缺血,此时股浅动脉常受累,多为长段、多节段和溃疡型斑块性病变[1]。由于血管腔内治疗材料的发展和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手术微创、术后恢复快、适应证广等特点,腔内治疗股浅动脉长段(>5 cm)硬化性闭塞也越来越受到临床推崇。但由于病变段长及动脉硬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后肿瘤累及腹腔重要血管时的手术策略
    丁家增, 王俊青,
    2013 (05):  413-416.  DOI: 10.16139/j.1007-9610.a3043
    摘要 ( 131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一类发生于腹膜后腔、病理来源复杂的肿瘤性疾病。PRT可起源于腹膜后潜在间隙内的血管、肌肉、神经、脂肪和淋巴等结缔组织及胚胎残留组织[1-5]。PRT早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病人就诊时往往肿瘤巨大或已侵犯周围重要脏器和腹腔重要血管,完整切除肿瘤,包括受累的脏器和血管,仍是目前治疗PRT的唯一有效方法,能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ngiosome概念在重症肢体缺血中的应用进展
    刘晓兵, 蒋米尔,
    2013 (05):  417-420.  DOI: 10.16139/j.1007-9610.a3035
    摘要 ( 228 )  
    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指周围动脉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中最具严重症状者,出现静息痛、肢端溃疡、坏疽等,病程至少持续2~4周[1],主要病理变化是多节段、多平面大小腿动脉的粥样硬化闭塞,病变程度相当于Rutherford 4~6级或FontaineⅢ~Ⅳ期[2]。对于CLI,无论是行旁路转流术或是腔内血管成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肢动脉疾病的药物治疗
    辛世杰, 吕俊远,
    2013 (05):  421-424.  DOI: 10.16139/j.1007-9610.a3033
    摘要 ( 249 )  
    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组动脉结构与功能异常的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动脉硬化、血管炎症、再狭窄和动脉瘤形成,其中动脉硬化最为常见。患肢缺血是此类疾病的共同症状,但缺血事件发生时程的长短不同,则其临床表现不一,急性起病者如下肢动脉栓塞,常表现为5P征,即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苍白;慢性发作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则呈现患肢皮温皮色改变,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架成形术治疗髂动脉慢性闭塞症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叶开创, 殷敏毅, 陆信武, 李维敏, 黄英, 黄新天, 陆民, 刘晓兵, 赵海光, 施慧华, 刘光, 蒋米尔,
    2013 (05):  425-428.  DOI: 10.16139/j.1007-9610.a3036
    摘要 ( 285 )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髂动脉慢性闭塞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髂动脉慢性闭塞病人的技术成功率、支架通畅率及介入并发症。结果:髂动脉慢性闭塞症病人167例(194条患肢)纳入研究,男103例(126条患肢),女64例(68条患肢);平均年龄(71.3±12.4)岁。TASC B型47例(54条患肢),TASC C型88例(102条患肢),TASC D型32例(38条患肢)。TASC B型、C型、D型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8.1%(53/54)、97.1%(99/102)、94.7%(36/38),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髂动脉支架成形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4.6%、98.8%和98.8%,2年分别为90.0%、94.5%和96.2%,5年分别为78.8%、89.4%和93.5%,TASC各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肱动脉穿刺部位血肿多于股动脉(P=0.047)。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髂动脉慢性闭塞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支架通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TASCⅡ分型无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钙黏蛋白12在结肠癌细胞株与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影响
    赵敬坤, 冯浩, 陆爱国, 王蒲雄志, 韩丁培, 张文鹏, 陈雪华, 张卓, 马君俊, 冯波, 宗雅萍, 郑民华,
    2013 (05):  429-434.  DOI: 10.16139/j.1007-9610.a3044
    摘要 ( 307 )  
    目的:研究钙黏蛋白12(cadherin-12,CDH-12)在结肠癌细胞株与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株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法在7株结肠癌细胞株中筛选CDH-12高表达细胞株;shRNA瞬转干扰高表达细胞株SW1116,Western印迹法验证干扰效果;CCK-8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变化;transwell实验验证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H-12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DH-12在细胞株中表达,SW1116和LoVo两个细胞株高表达CDH-12,在成功下调SW1116细胞中CDH-12表达之后,SW1116结肠癌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DH-12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论:CDH-12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证实了CDH-12为癌基因的可能性;下调CDH-12在结肠癌细胞株SW1116的表达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示其在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腺苷甲硫氨酸对肝癌细胞急性缺血/缺氧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
    佟辉, 杨卫平, 林大伟, 施敏敏, 沈柏用, 彭承宏, 李宏为, 邱伟华,
    2013 (05):  435-439.  DOI: 10.16139/j.1007-9610.a3045
    摘要 ( 276 )  
    目的:研究S腺苷甲硫氨酸(SAMe)在急性缺血/缺氧过程中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物学作用,并通过检测自噬的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real time-PCR检测自噬特异性基因(Beclin 1)表达的变化;吖啶橙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自噬;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的成活率;用AnnexinⅤ/PI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SAMe可诱导HepG2细胞的自噬,在单纯缺血和缺血/缺氧处理因素下,HepG2自噬在荧光强度和Beclin 1基因水平分别比空白对照组增强约3.2倍和3.5倍。细胞成活率分别比空白对照组增加了约20%和30%。SAMe对HepG2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缺血/缺氧环境中更加明显,SAMe单独处理组和SAMe预处理结合缺血/缺氧组,其细胞成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约30%和70%。随着细胞成活率下降,细胞凋亡比例相应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经SAMe处理后凋亡比例增加约18%;细胞经SAMe预处理后再予以缺血/缺氧,凋亡比例增加约30%。结论:在SAMe抑制HepG2细胞生长过程中,自噬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蛙皮素受体拮抗剂RC-3095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CFPAC-1生长的影响
    杨士勇, 洪树坤, 殷少华, 曹红勇,
    2013 (05):  440-445.  DOI: 10.16139/j.1007-9610.a3046
    摘要 ( 263 )  
    目的:探讨蛙皮素受体拮抗剂RC-3095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是否有协同拮抗人胰腺癌细胞CFPAC-1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C-3095、GEM以及联合治疗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给予荷瘤裸鼠RC-3095(20μg/d)、GEM[15 mg/(kg·3 d)]以及两者联合治疗4周,观察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干预后移植瘤组织中蛙皮素受体的表达变化,包括GRP-R、NMB-R和BRS-3。结果:在体外试验中,联合用药组展现出强大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效应。干预4周后发现,RC-3095或GEM都可显著降低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联合组比任何单一用药组都能更显著地抑制CFPAC-1移植瘤的生长。Western印迹法显示,RC-3095组或GEM组均能降低移植瘤中GRP-R和BRS-3的蛋白质表达;联合用药组降低作用更明显。结论:RC-3095联合GEM能协同抑制人胰腺癌细胞CFPAC-1在体外和体内的生长发展。这种协同抑制的效果与GRP-R和(或)BRS-3表达下降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肠癌与腹膜反折位置相关的MRI表现分析
    陈紫千, 曹文新, 刘蕾, 夏进东,
    2013 (05):  446-449.  DOI: 10.16139/j.1007-9610.a3047
    摘要 ( 738 )  
    目的:评价MRI检查判断直肠癌肿块与腹膜反折位置关系的准确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64例直肠癌手术病人,术前行薄层MRI检查,由两位高年资医师行影像评估,并与术中发现对照。结果:本研究64例病人均经手术证实,常规序列术前MRI检查直肠癌位置的准确率为90.6%。MRI判断直肠癌位于腹膜反折之上的诊断符合率为94.4%,直肠癌位于腹膜反折处的诊断符合率为84.6%,直肠癌位于腹膜反折之下的诊断符合率为86.7%。结论:MRI检查可用于判断直肠癌与腹膜反折的位置关系,指导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2013年各期重点内容预告
    2013 (05):  449.  DOI: 10.16139/j.1007-9610.a3037
    摘要 ( 264 )  
    第一期:胃肿瘤第二期:胆道外科第三期:疝和腹壁外科第四期:腹部损伤第五期:血管外科第六期:胰腺外科说明:对由省、部级以上机构设立的基金资助项目,其论著将予以优先刊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
    姚洁洁, 詹维伟,
    2013 (05):  450-454.  DOI: 10.16139/j.1007-9610.a3048
    摘要 ( 388 )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病人的病史资料、病灶的超声表现及不同部位的超声诊断灵敏度。结果:38例复发、转移者中乳头状癌28例(73.7%),髓样癌5例(13.2%),滤泡状癌4例(10.5%),并发乳头状癌和髓样癌1例(2.6%)。原手术区域局部复发8例,对侧复发11例,局部复发合并累及气管7例,侵犯颈内静脉6例,侵犯颈动脉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2例,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肺转移1例,部位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多(63.2%),超声诊断灵敏度则以对侧复发最高(90.9%)。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以局部和颈部淋巴结多见,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评估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全胃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的相关性
    李春峰, 薛英威,
    2013 (05):  455-458.  DOI: 10.16139/j.1007-9610.a3049
    摘要 ( 301 )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全胃切除联合脾胰体尾切除合理适应证与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273例行全胃切除的胃癌根治术病人,比较全胃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组(切脾组)和单纯全胃切除(保脾组)之间在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生长方式、Borrmann分型、癌灶距脾门距离、分化类型以及生存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切脾组病人5年生存率为31.8%,保脾组为35.4%,两组在5年生存率上无统计学差异(χ2=0.205,P>0.05),在生存曲线上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保脾组明显优于切脾组(χ2=10.853,P<0.01)。切脾组和保脾组间4、10、11组淋巴结转移情况、肿块大小、分化程度、生长方式、Borrmann分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第10、11组淋巴结有转移的12例病人中有11例第4组淋巴结转移。结论: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时,肿块较大、分化较差、呈浸润性生长并4、10和11组淋巴结有转移应考虑联合脾胰体尾切除,但全胃联合脾胰体尾切除不一定延长胃癌病人生存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骶直肠肿瘤切除32例临床体会
    顾自强, 戴海强, 熊斌, 范巍, 俞林冲,
    2013 (05):  459-462.  DOI: 10.16139/j.1007-9610.a3050
    摘要 ( 168 )  
    目的:探讨经骶直肠肿瘤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直肠良、恶性肿瘤行经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病人,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3±3.7)岁。肿瘤距肛缘4~8 cm,直径1.5~3.5 cm。25例病人行肿瘤局部切除,肠壁间断缝合,7例病人行直肠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绒毛状腺瘤16例,绒毛状腺瘤恶变5例,管状腺瘤7例,管状腺瘤恶变1例,腺癌3例。9例恶性肿瘤切缘阴性。3例直肠腺癌病人术后予以放、化疗。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瘘,行结肠造瘘转流手术后治愈,无排便失禁;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均未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骶直肠肿瘤切除术治疗直肠肿瘤可获得理想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总体疗效及手术指征选择
    单成祥, 张伟, 王斌, 李肖柯, 饶文胜, 仇明,
    2013 (05):  463-466.  DOI: 10.16139/j.1007-9610.a3038
    摘要 ( 373 )  
    目的:探讨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手术指征选择。方法:总结2000年至2013年收治的185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术后近期远期结果(生活质量、病人满意率、抗反流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复发),分析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85例病人均顺利施行腹腔镜抗反流手术(食管裂孔修补+胃底折叠),手术用时50~200 min,术中失血10~100 mL,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病例。20例病人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经针对性处理后痊愈;术后并发慢性吞咽困难16例,多为轻、中度;163例GERD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手术满意率达88.1%;166例病人术前胃食管反流症状典型,术后152例症状明显改善(91.6%),14例无缓解。随访见8例术后复发,其中2例合并食管裂孔疝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可行、疗效可靠,但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肌长皮膏促进下肢慢性溃疡愈合的病例对照研究
    刘辉辉, 郭善禹,
    2013 (05):  467-471.  DOI: 10.16139/j.1007-9610.a3031
    摘要 ( 279 )  
    目的:探讨中药生肌长皮膏促进下肢慢性溃疡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外科门诊和中医科收治的64例患有下肢慢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溃疡创面应用中药生肌长皮膏,对照组采用普通换药治疗,均为每天1次。两组病人于治疗后第3、7、14和21 d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分别取创面肉芽组织标本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4,观察组织结构变化、总胶原的分布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第14、21 d创面愈合率明显较高;胶原着色深、面积广[(68.7±7.7)比(48.9±9.3),P<0.05)。结论:中药生肌长皮膏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胶原合成和血管新生,从而促进溃疡愈合,有益于治疗下肢慢性溃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长切开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
    金华, 朱振亚,
    2013 (05):  472-473.  DOI: 10.16139/j.1007-9610.a3039
    摘要 ( 413 )  
    直肠黏膜下脓肿为肛周脓肿的特殊类型,主要由肛隐窝炎或肛腺感染上行引起,临床较为少见。脓肿常自行破溃后形成内口瘘。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切开引流术应用最为广泛。为改进手术方法、提高疗效,我院对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43例直肠黏膜下脓肿病人随机采用延长切开引流术与传统切开引流术,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大多发空肠憩室并发淋巴管瘤(附1例报告)
    张勇, 陈超, 左青松, 奉典旭, 陈腾,
    2013 (05):  474-476.  DOI: 10.16139/j.1007-9610.a3051
    摘要 ( 190 )  
    多发性空肠憩室病是一种罕见的小肠疾病,通常表现为无症状或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贫血或慢性腹痛。本文报道的是一例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多个巨大空肠憩室并发肠梗阻,行近端空肠部分切除加空肠端端吻合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憩室炎并发淋巴管瘤。尽管无症状的空肠憩室病不需要手术治疗,但有并发症的空肠憩室病会对病人生命造成潜在威胁,需早期手术治疗。病例:女,60岁,因"腹痛、腹胀1周伴恶心呕吐"收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致胆总管、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丁向民, 钱建军, 柏斗胜, 姚捷, 蒋国庆,
    2013 (05):  476-478.  DOI: 10.16139/j.1007-9610.a3040
    摘要 ( 257 )  
    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以其创伤小、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日益成为常规手术。但胆总管中、下段和壶腹部的解剖结构具有特殊性,同时LCBDE由于失去了开腹手术的触觉优势,加上腹腔镜器械的杠杆作用,术中易发生胆总管中、下段(包括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和十二指肠损伤。如术中未能及时发现损伤并正确处理,至术后出现脓毒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肿瘤治疗中外科角色的演变
    张亚杰, 尹路,
    2013 (05):  479-482.  DOI: 10.16139/j.1007-9610.a3052
    摘要 ( 111 )  
    外科手术治疗肿瘤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手术环境的改善、营养支持的进步、输血术的完善,外科治疗恶性肿瘤的适应证和手术范围不断扩大[1]。单纯依靠手术,并不能使肿瘤根治率得到进一步提高[2]。近年来,多学科综合治疗日益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模式,外科在现代肿瘤治疗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微创、快速康复的理念被广泛接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MGB-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宋小芹, 毛恩强, 陈尔真,
    2013 (05):  483-485.  DOI: 10.16139/j.1007-9610.a3041
    摘要 ( 301 )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迅速、症状严重、并发症多,尽管近年来对其诊疗措施不断改进,但病死率仍高达20%左右。SAP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和残余感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中HER2状况及曲妥珠单抗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崔自强, 王巍,
    2013 (05):  486-489.  DOI: 10.16139/j.1007-9610.a3053
    摘要 ( 387 )  
    HER2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质在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癌症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在乳腺癌和胃癌中,针对HER2蛋白的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为赫赛汀Herceptin)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给其他癌症的治疗带来希望,尤其是对预后极差、几乎无有效干预措施的胰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刘巍, 孙勇伟,
    2013 (05):  490-492.  DOI: 10.16139/j.1007-9610.a3054
    摘要 ( 217 )  
    肿瘤是一种由单克隆细胞起源、经无限增殖形成的恶性疾病。虽然肿瘤组织中的瘤细胞起源于同一细胞,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是存在于瘤体内的极少数细胞,是一类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维持、侵袭、转移和耐药起到关键作用的肿瘤细胞亚群。CSC能分化为占瘤体大部分的非成瘤细胞,后者只是维持肿瘤体积并无增殖能力,或只有有限的增殖能力,异位接种很难形成新的肿瘤[1]。CSC才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驱动细胞。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汁代谢相关调节蛋白与胆囊胆固醇结石
    林晶, 陈进宏,
    2013 (05):  493-496.  DOI: 10.16139/j.1007-9610.a3042
    摘要 ( 217 )  
    胆石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胆石病呈较快的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患病率已达10%。同时,我国胆结石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胆囊结石约占胆石病的80%[1],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的胆囊结石已成为我国胆石病的主要发病类型。因此,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胆囊胆固醇结石是由肝脏分泌胆汁成分异常、胆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